官策 第1126节

朱华惭愧的笑了笑,道:“主任,我工作没做好。您批评我吧?”

陈京看到朱华像小女生一样拘谨,他淡淡的笑笑道:“你是该被批评。以后你要适应这种场面。我们经合办是一家省级单位,而且今后在全省的经济发展中要扮演重要的角色。

我们的组织协调工作要加强,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要提高,今天这只是个开始,以后会变得经常。要把这一次当做一次经验研究,以后我们主持类似会议要游刃有余!”

这一次名企申报工作,陈京故意抬高了门槛。

要求每一家申报企业必须在提交企业资料的同时,向审评委员会交三万元的申报费用。

按照陈京的想法,设了门槛,把申报规模控制在一百家左右。

从一百家中筛选几十家精英企业出来,这个节奏比较合理。

现在看来,陈京的判断有误。

他低估了下面企业对名企的热情。

第一天申报开启,就一下涌入了三百多家企业。

而且陆续打电话咨询的多达上千家,电话报名的有一百多家。

按照这样的规模算,全省报名申报的企业可能会超过六百家。

六百家企业光申报费用就可以收一千八百万。

这一部分钱商务部占四成,属于经合办的还有一千万之多。

在申报审批工程中,专家指导还要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供专家整改意见。这中间可能还要涉及到费用。

这样一算,一个名企项目竟然成了一个吸金的利器了。

报名企业多,吸金这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儿。

现在是经济社会,组委会和专家团需要维持高的消费,肯定需要经费。

问题就是因为规模大,对整个审批的公平公正的要求就要更高。

审评最终合格的企业,必须要有让人信服的理由。

否则一旦出现走后门,或者是不公平的情况,到时候可能会引发大乱子。

在凯宾斯基酒店,名企项目初审组,专家组,复审组还有商务部领导齐齐和企业家代表见面。

这一次无论是初审组还是专家组,规格都很高。

岭南省知名的经济学家,共和国知名企业家,金融权威人士都在审评组中。

陈京为请这一批人是花了相当大代价的。

有一批专家还是商务部出面请的,而企业家审评员佟其为赫然在列。

陈京深谙做企业人的思维。

作为商人而言,他们最讲现实。

对他们而言什么是权威?

一方面权威是专业人事,这些人就是国内知名经济学家,能够影响整个经济政策的存在,他们心中很敬畏。

一方面是金融强人,企业融资离不开金融,这些一挥手就能决定几个亿甚至几十亿投资的金融大鳄,让他们很敬畏。

而最后,自然是同行了。

全国知名企业老总,企业家中的明星人物。

作为同行,他们生意做得大,地位高,一批中坚企业家对这样的人就信服。

陈京这一次请的专家组就云集了这么一帮人。

今天的会议开得相当成功,陈京亲自向所有与会人士介绍了整个申报的流程,以及在申报中的沟通机制,注意事项,检举电话以及申报纪律。

一切都是高标准,严要求。

陈京本身就是做文字工作出身。

这次名企工作又是他亲自策划。

整个流程设计缜密科学,而且又显得极其的高端,陈京一番演讲下来,着实震慑住了一帮人。

名企的包装工作,到现在为止已经做到了极致。

连商务部廖副厅长在散会后都找到陈京,紧握陈京的手道:“陈主任,让你在经合办工作组织屈才了。你这水平,干个外交部长没问题!”

陈京呵呵笑道:“廖司长,你这是捧我还是损我?不管怎样,今天我们开局很成功,晚上聚餐,咱们可得好好的喝几杯!”

廖司长叫廖勇,是方连俊的心腹。

陈京和方连俊之间的关系他很清楚,所以平常他也不在陈京面前摆部委领导的架子,两人称兄道弟,配合不错。

但是面对下面的一些市领导,廖勇经常就换一副脸,不阴不阳,不冷不热,矜持得很。

他们都是机关老油条。

深谙下面人的心思。

部委领导太好说话,反倒让人觉得不自在。

廖勇扮演的角色恰到好处,倒是能唬住很多人。

晚上喝酒,一帮处长和副主任一桌,陈京把廖勇拉过来和一帮专家一桌。

这次请的专家身份都高,但到酒桌上大家却都放得开。

京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鲁平,喝得高了就跟陈京称兄道弟。

他都六十多了,门生故吏遍天下,一大帮司局级甚至省部级高官都是他的学生。

首节上一节1126/17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