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派出所里查到的资料,这名叫方如惜的女子,的确在镇上住了几年。
她在镇上,有一个养女。
通过这些线索,顾秋找到了这名养女。对方的年纪,也在五十多岁到六十岁之间。
顾秋见到她的时候,老人家显得有些紧张。顾秋做了自我介绍,又提着一些礼品放在她家里。
跟老人家聊了大半天,人家才放松了警惕。顾秋听民警同志说,老人家有一对儿女,只不过结婚后都去了城里。
说起她的养母,老人家就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大约听她说了半个多小时,顾秋隐约感觉到方如惜已经不在人世了。
果然,老人家带顾秋去后山墓地。
还没过去,远远看到沈如燕,左晓静站在那里,两个人情神严肃,一句话都没说。
听到后面的声音,两人这才回头。
顾秋与两人的目光相对,大家都不说话。
顾秋和老人家来到坟前,给老人家上香,烧纸。老人家看着沈如燕和左晓静,顾秋道:“她们是我的朋友,我们是一起过来祭拜老人家的。”
在墓地呆了半小时左右,大家一起回到屋里。
有人给顾秋三人倒茶水,顾秋说,“不要去忙了,我们坐会就走。”
老人家说道:“那你们等等吧!”
然后她就进房间去了,也不知道她在里面干嘛,搜索了半晌才出来。拿着一个发黄的信封。
“这是妈妈留下的,她说如果有一天,京城有姓左或姓顾的人找上门来,就拿这个给他们看。”
顾秋和左晓静同时伸手去接,发现对方和自己同一动作的时候,两人都愣住了。
最终还是顾秋接过信封,交给沈如燕,“沈姨,还是由你来打开吧!”
沈如燕拿起信封,从里面抽出几张发黄的纸。
看过之后,一脸沉默。随手递给了顾秋。
顾秋接过来一看,一笔秀气的毛笔字,虽然墨迹已经变淡,但是依然可以看出写这封信的人那灵巧的模样。
顾秋是书法专家,对毛笔字更是十分熟悉。他可以断定,这个写字的人,应该也是出自书香名门。
事实上,正如顾秋猜测的差不了多少。
没有几份功底的人,哪写得出这样的字?
行里字间,透着一份无奈。
在当时的环境下,她能认识两位老爷子,的确是一种运气,也是她毕生的幸福。
信中说,她的确在心里喜欢顾家老爷子,只是谁也没想到,却跟左有了孩子。
原本以为,这辈子能幸福,能够在战后与这个男人相敬如宾,自己能做一个相夫教子的女儿。可惜,事与愿违,天不遂人愿。
对于左家的决定,她已经绝望了。
说起当年有人玷污她的清白,为了证明自己是清白的,她果然与顾老爷子划清划线,老死不相往来。
这也是她一直以来,不肯接受顾家老爷子帮助的原因。随后的日子,她离开京城,漂泊了一段时间。
最终选择了这个小镇,从哪里开始,从哪里结束。
看完这封信,顾秋心事沉沉,把它交给左晓静。
除了这封信,还有一个香囊。
信上说,她这辈子最内疚的,就是欠顾家老爷子。辜负了他,对不起他。
所以,这封信的背后,应该是大有隐情的。只是顾秋他们没办法去猜测。
三人看过之后,更加坚定了一个想法。老左就是左家老爷子的亲生儿子。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顾秋说,“信给你们带回去吧!”
如果左家老爷子还清醒的话,就让他看看这个。顾秋相信,方如惜没有理由在这个时候撒谎,根本就没有必要。
回去的时候,三个人一路上都没怎么说话。
由于回京太晚,三人在市里一家酒店入住。
沈如燕喊来了顾秋,“这个你有必要给老爷子看看,让他也知道当年的事情。”
方如惜在信中说,自己辜负了顾老爷子,她一直心怀内疚。所以,必须让他知道。
顾秋道:“你把这信复印一下吧!一人一份。原件保留。”
据说这个香囊是交给老爷子的,顾秋把它带上。
三人做了决定,顾秋直接取道东华省。
老爷子在院子里养花,顾秋急急忙忙回来。“爷爷!看我给你带什么回来了?”
顾秋提着一坛乡间小酝,那是顾秋在镇上花钱买的。
老爷子回头一看,“你这臭小子,又跑回来干嘛?”
看到顾秋手里的酒,眉头皱起来,“这是什么?”
顾秋笑了起来,“酒啊!地方名酿。”
“名酿个屁,哪里弄过来糊弄我的。别以为我不知道!”
顾秋道:“别急啊,你喝点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