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人都站起来,看着电视屏幕,“没错,没错,就是他,就是他。难怪了,他跟普通人不一样。”
唐书记和秘书来到一个小区,小区的门口,坐着一排三十多岁到六十多岁不等的菜农。
这些人打着伞,冻得直哆嗦。
在小区门口摆摊设点,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唐书记也知道,小区的人很多都不想跑太远,去菜市场买菜,而且有些人时间紧促,碰到门口有买菜的,他们反而方便。
碰到一位正在买菜的大妈,唐书记看她仅买了一点点蔬菜,就有些好奇,走过去问。
“你们一家几口人啊?”
对方看了唐书记一眼,见挺面善的,“就我和老头子两个呢!”
唐书记道,“买这么少菜够么?”
“够了,儿子结婚了,女儿也在单位住,很少回来。”
“那为什么不去菜市场买菜?那里不是有食品安全监管吗?”
摇头,“市场上的菜都是大棚菜,小区门口的菜都是周边的居民自己种的,菜好,吃得放心。”
唐书记点点头,大妈说,“再说这天气,他们出来卖菜也挺辛苦的,能买点就买点吧!现在的钱不好赚,消费水平高了,压力大。”
唐书记就和这位大妈谈起,大妈说,“我们的情况还算是好的,儿子考上了公务员,有单位。可单位工资也不高,还得还房贷,我们这些老家伙当然得节省一些,能帮多少帮多少。女儿倒是在电视台当记者,可也二十多岁了,还没有找对象。万一她找了对象要结婚,家里又拿不出钱来,我们两个老人家赚不了钱,只能在平时生活中节省了。”
唐书记听了,暗暗在心里道,普通群众的生活还真到了这地步,秘书也在心里嘀咕,他平时接触的,都是那些有钱有地位的人。
很少与这种普通群众交往,更没有深入了解过。
儿子是公务员,女儿是记者,他们的日子都如此节敛,可想而知了。唐书记心道:“看来还是顾秋同志了解群众,我们平时只注意大方向,没有留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啊!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才是一个城市真正发展起来的先决条件。”
现在看来,并不是说这个城市有多少酒楼,有多少高楼大厦,创造了多少GDP,唐书记心有感触。
秘书看到唐书记这表情,就知道他在琢磨着什么,也不敢打扰。这时,一名年轻的女孩子远远过来,“妈”
“若晴,你回来了?”
大妈看到女儿,欣喜若狂。
“唐书记?”
欧阳若晴惊讶地大喊了一声,唐书记和秘书回头一看,居然是省电视台的欧阳若晴,这小姑娘他认识,唐书记点点头,“原来是你?”
欧阳若晴也很惊讶,唐书记居然以这种形式出来暗访,她就热情地请唐书记去家里坐。
唐书记正想了解实情,欧阳若晴是个记者,应该知道的更多,于是他痛快地答应了,一起去欧阳若晴家里坐坐。
第1491章这丫头究竟有多大的能耐?
到了欧阳若晴家里,才发现她们家是那么的贫困。
唐书记见过很多,自然知道一些情况,但是估计他也想象不到,象欧阳若晴这种看起来很不错的女孩子,家庭条件应该也不错吧,如果不是亲临现场,你能知道背后的真相?
有些人天天在书记面前叫嚷,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经济指数上来了,每个人都衣食无忧,过上了安逸的日子。
每天象电视里那样,早上起来喝个早茶,溜溜街,提着一只鸟笼,吹吹口哨,去公园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中午回来吃个饭,睡个午觉。下午出去下几盘棋,跟左邻右舍扯扯乱弹,晚上打几圈太极。这不是老年人想过的生活么?
但现实的生活是,早上起来匆匆上街,看哪里的菜最便宜,看哪家超市的东西打折。
看买什么最划算?然后一家人紧巴巴地过日子。为儿子,为女儿的婚事,生活草心。
有能力的为他们节省点,帮衬一把。
用欧阳若晴妈妈的话说,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大,要结婚,要买房子,要买车,还要养孩子。
一个大学毕业生,刚刚上班的工资,一般都在二三千左右。小城市里勉强应付,大城市里还得紧巴巴过日子。
在南阳,房价并不是最高的,房价一直控制在每平一万左右,低到五六千一平。可这样的房价,也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
听欧阳若晴妈妈说这事,唐书记深有感慨。
欧阳若晴道:“唐书记,要不你们就留下来吃顿饭吧,我妈的手艺不错。”
唐书记哦了一声,“好啊!”
堂堂的省委一把手,今天中午就在欧阳若晴家里吃饭。
唐书记说,“不要刻意去弄太多的菜,看看你们平时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
欧阳若晴笑笑,“放心吧!我们家里也就这些家常菜,没有其他好吃的。”
她给唐书记和秘书泡茶,秘书一直站着,唐书记道,“坐下吧,没这么多礼节。”
欧阳若晴老妈有些紧张,这丫头居然敢留唐书记吃饭?
这可急死人了,她琢磨来琢磨去,搞什么给他们吃啊?
“打个电话,叫你爸在街上买只鸡回来。”
欧阳若晴悄悄给老爸一个电话,“爸,妈叫你买只土鸡回来。”
“好当当的,又没客人买什么鸡啊?”
“唐书记来我们家了。”
“哪个唐书记?”
“省委唐书记,你在电视里经常看到的。”
扑通旁边的人慌了,“欧阳,你怎么啦,没事吧你!”
欧阳老爸狼狈不堪,“没,没,我没事。”讪讪地爬起来,在心里嘀咕着,这丫头究竟搞什么鬼啊?
上次来了个省委秘书长,今天又来了个省委书记,哎哟,不得了。欧阳老爸急急忙忙去菜场买了只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