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之风云再起 第926节

就知道是这样的结果,从山村老人收养的弃婴走到今天这一步,周益铭怎么可能是那种循规蹈矩的干部?很多时候老周骨子里有种冒险的冲动,一旦遇到瓶颈的时候,老周都敢往前趟,不管前方是刀山还是祸害。

而且周益铭极为聪明,仕途经验丰富,和小邓同志全凭两世经验不一样。人家是智商、情商都臻上乘,当初在兴安省江滨市的时候,和大人物的红颜知己搅混在一起,都没有把自己玩儿死,甚至还火取栗,足见这位的能力高低了。

换一个人绝对做不到,这也是邓某人欣赏周益铭的地方,敢想敢干更是能干好!邓华忽然笑道:“老爷子和老太太怎么样?多年不见怪想的,特别想念老爷子的烧辣椒、烤土豆,不知道他们愿不愿意过来?”

提到养父母周市长笑了:“嘿嘿!自从瀛海那小子去了兴远县,老爷子老太太就跟过去了,昨晚上还打电话来着,说那边钓鱼特别给力。还说家里晾了鱼干腌点咸腊肉和鱼肉,到时候让王伟东给带回来,老太太还问起你,说感谢你给瀛海安置的工作。”

那两位老人想起来就暖心,邓华笑道:“今年恐怕是一个麻烦年,等一切走上正轨我们回去看看二老,瀛海要结婚了吧?”

“结婚?”老周苦笑,“老爷子和老太太过去是带着任务的,就是要给臭小子找对象,昨儿还抱怨介绍了五六个,那小子一点动心的意思没有,这叫什么事?看我那帮同学都当爷爷了,我儿媳妇还没影呢,也难怪二老犯愁。”

和两位领导达成默契,邓华带着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督查室、政府办公室、市教委和市教育局组成的联合调查组,下到贫困村屯调查民办教师现状,这个调查组成立的非常突兀。

一大早市政府办副主任兼督查室主任董福权、市委督查室主任孙振华、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处长白晓芸、市委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清远市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主任邱俊伟、清远市教委办办公室主任蒲树林、清远市教育局副局长孙敏,分别接到电话到市委办报到。

只是在市委办见到的却不只是市委秘书长梁玉仁,确切的说梁秘书长不过是摆设,站在一边甚至搞不清楚状况。看他站的位置就知道,这位似乎没把陈书记当成领导啊,看他几乎和陈书记站并排,那个位子即便是周益铭站着也有点不合适吧?

讲话的是市委书记陈洁:“……民办教师转公办不是简单的几个公办名额,也不是简单的大学生村官转岗,如果不能彻查此事,势必会给淮阳省倡导的大学生村官计划蒙上一层阴影。所以各位同志任重而道远,务必查清每一个民办教师的安置是否合乎规矩,每一个大学生村官转岗是否符合程序,我们要给当事人一个交代,更要给倡导村官计划的前省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兰广芬同志一个交代!”

在场的各位心往下沉,陈书记这是开始上纲上线了,很显然这件事不可能小打小闹。正常来讲体制内有点丑闻,各方都要捂盖子,特别是地方领导更是唯恐曝光,因为一旦出现丑闻谁都脱不了干系,最起码领导责任是要承担的。

问题是清远市刚刚换班子,十一位市委常委位空降兵,即便此前市里面有什么丑闻,和人家没有一毛钱关系呀!梁玉仁脸色不大好看,他之前甚至没有得到消息,其实不只是他,常委除了个别人都没有得到消息,这本来就不是一次正常的调查。

前后不到二十分钟,从大家进入市委小会议室,到下楼出发简直是神速。邓华同志被任命为联合调查组组长,联合调查组首先来到城北区河口乡,这里地处深山,乡政府所在地也是山里面向外界唯一的通道。

此次下乡调查是临时决定,出发时才给乡里边打招呼,一时间乡里忙的鸡飞狗跳。河口乡穷、远、偏算是占齐了,按照当地干部的说法,这里是虫子不拉屎的地方,足见这里穷到什么程度。

河口乡党委书记朱明脸色阴郁站在公路边上,乡里面没钱,只有两台区里面淘汰的车子,其实老朱和河口乡乡长赵强自己有车。可是今儿明知道上面联合调查组是冲着什么来的,谁还敢顶风上开自己车子过来?

第1806章 三河口乡

乡党委书记和乡长身边,有几位骑着自行车过来的干部,自行车有点旧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这也是临时从村干部借来的。今天刚好开全乡干部会议,自行车倒是不缺,摩托车也很多,可是骑自行车是不是更亲民一点?

所以邓华带着他的联合调查组抵达的时候,就看见这么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穿着寒酸的干部们,在寒风等在村口路边:“欢迎市委领导莅临视察!”

朱明伸出双远远的小跑奔向邓某人的巴车,朱书记的衣服不大合身,伸的时候膀子后面咔嗤一声,估计是开线了!没想到车子根本没停,只见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韩素欣探出头来:“去乡政府!”

什么情况?领导生气了还是什么意思?朱书记更加紧张,大家赶紧上车、骑车往回赶,幸好没有迎接到市政界,否则还不把骑车的干部累个半死?就是累死也赶不及回来,那可是上百里路呢!

远远地望见巴车甚至都没有进乡政府大门,乡干部更加忐忑脸色有点发白,不下车几个意思?有人脑子里甚至出现恐怖的场面,从巴车直接冲下两位,然后架着自己就走,说是去纪委喝茶!还是韩素欣站在车外:“直接去刘家坳冲小学!”

乡政府一班人傻眼了,骑自行车去刘家坳冲小学会死人的!河口乡位居山口,刘家坳冲小学在大山深处,可是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车里面不只是大他们一级的干部,有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呢。

一顿忙乱之后,一台台车子出现在两台巴车前面,那些车子在邓华眼算不得什么,最贵的一台也就是五六十万的奥迪200。那台奥迪绝对不是乡镇干部的标配,连城北区区委书记也不过是奥迪100,还没有升级到200呢。

问题是这是2001年底,乡镇干部人均工资不过八百左右,也就是说一台车相当于那位司百个月的工资!乡镇干部工资由基本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津贴和补助构成,减去医保、公积金、个人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等代扣款项。

2001年乡镇干部平均实领工资不到八百元,最低为500多元最高达不到1200元。年终奖金富裕地区乡镇每个干部2000元左右,不过只限于富裕地区,像河口乡这种乡镇不要说两千,年终奖能够给一个月的工资已经算好的了。

小邓同志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干部,相反他一直关注乡镇干部的待遇情况,刚刚退伍回到古城县就是如此。在河池市、万盛县都是如此,只是河口乡的干部表现有点离谱啊!

斜一眼身边的韩素欣,邓华轻笑一声:“河口乡经济情况不错么,看干部就知道老百姓什么样,十几个干部四台车最低的价值二十几万,比区里面干部配置的都好。很好,就是要宣扬这种待遇向下倾斜,毕竟一线干部才是最辛苦的,他们整天面对各种问题,是应该获得必要的经济补偿!”

这台巴里面,都是联合调查组的成员,后面那台车才是区委区政府、区教委等职能部门的干部。韩素欣搞不懂邓华说的什么意思,可是看到前面那台奥迪200她脸都绿了,这是在打脸啊!还是啪啪滴可着劲打!

幸好这里不是自己分管的乡镇,韩素欣有点庆幸:“咳咳!河口乡经济状况不好,这里九分山地半分田,花岗岩山区搞特种种植都困难,养殖更是不用想。所以这里的农民都出去务工,留守儿童问题突出,两位民办教师的事迹才更醒目!”

所有人都以为邓某人会直接去告状最狠的乡镇,没想到这位却是选择了民办教师夫妻的地方,这里的两夫妻扎根乡村十年,只因为没有教师资格证,两个大专生一直没有会转正。

在邓华看来教师资格证绝对不是问题关键所在,从90年到2001年十一年间,国家几次给予的政策,很多高生都获益匪浅。199年教育部推广的《贫困地区教师远程培训计划》,很多贫困地区教师因此转正,两个大专生却没有转正甚至没有走出大山告状,这让邓华很是好奇。

车子前行五十公里再也无法前行,河口乡党政办主任苏堂从车队最陈旧的j2020上下来跑过来:“各位领导,再往前没有公路,想要到刘家坳冲要走十几里山路,或者我进山把两位民办教师找出来?”

十几里山路?联合调查组几位脸色都变了,走十几里山路?很多下过乡的干部都知道,此十几里非彼十几里呀!邓华却浑不在意:“谢谢苏主任,我们下来就是要实地考察,之前通知各位穿运动鞋来着,出发吧!”

果然,联合调查组的成员全都穿着运动鞋,反而是河口乡的干部,一个个服装陈旧甚至不合身,一双双皮鞋却是锃亮,想必是旧衣服好找鞋子却没找到。乡党委书记朱明脸都绿了,穿皮鞋走十几里山路?那不是要命么?朱书记的皮鞋可是小一万块呢!

乡长赵强的脸色也很难看,还以为联合调查组不过是做个样子,和之前的那些市里领导没有区别,都是转一圈就走了。没想到姓邓的居然不按常理出牌,想要跋涉十几里山路:“咳咳!十几里山路很难走的,几位女领导恐怕要吃苦了,或者……”

瞄一眼赵乡长脚上的皮鞋,邓华嘴角一扯:“如果各位领导不方便,可以就此留步的,我们不会勉强,只要有人当向导就好。”

就此留步?开玩笑,市委领导叫乡镇干部领导,已经很说明问题了,这位年轻的市委副秘书长态度不对呀!这是很严重的态度了,大家不知道哪里得罪了这位高高在上的领导,或者因为没有到市政界去迎接?

第1807章 苏堂

不要觉得十几里山路不远,在城市里十几里路也不过是公交车十个站点,跨越几条街道而已。在山里不要说十几里山路,就是几里地都很难走的,第一次下乡的干部都有一种感觉,老乡口所说的十几里是不是十几公里?

也怪不得这些办公室干部,每一个初次下乡走路的都会有这样的错觉,仿佛老乡口的里数不是华里而是公里。乡村走路少有参照物,相比之下特别耐走,怎么走都不到目的地。

党政办主任苏堂居然穿的是一双旧鞋,和其他干部明显不一样,邓华和苏主任走在一起好奇问:“这双鞋看上去有年头了!”

市委领导居然对自己的鞋子感兴,苏堂感觉奇怪却不敢怠慢:“上个月新买的!”

怎么可能?邓华很生气,居然当面欺骗自己:“新鞋穿成这样?哦,就算是地摊鞋也不用这么惨吧?一个月这样,一年要穿几双鞋?”

苏主任苦笑,河口乡群众工作专员时辰接过话茬:“小苏主任是乡里最忙的干部,几乎每天都要下村屯,雨季的时候山里各种突发情况层出不穷,一个月两双鞋都不足为奇,穿得起地摊鞋已经很奢侈了,正常情况下小苏都是穿老妈做的千层底。”

居然是这样!邓华震惊了:“对不起!刚刚是我错怪了苏主任,我对这里不了解,能不能请苏主任跟我说说乡里的自然状况和人历史?”

爬山真的很辛苦,苏堂瞄一眼身后的几位乡领导,一个个早就呼哧带喘的,走路都费劲更不要说聊天。也就是兼任人武部长的时辰才跟得紧,可是邓华始终在前面,苏主任还真不好放慢脚步。

犹豫一下,苏堂开口道:“西河口乡辖1个村、居委会和29个自然屯,地域面积141平方公里,山场面积19万亩,总人口58万。西河口山川秀美,景色宜人,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其的毛竹年蓄积量高达2500万根,有毛竹之乡的美誉。除此之外西河口乡历史悠久,乡村保留了一批红色革命时期的珍贵遗址,该乡的交通也很便利,多条道路贯穿全乡,乡村景色宜人,森林覆盖率高达85%,是当地人们夏季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满目所见都是荒凉空寂的山地,在苏堂的口居然变成花园般美丽的乡村,做的这一点的两种人,一种是睁眼说瞎话的,一种是对地方有着很深感情的。邓华好奇道:“这么美的乡村算得上是世外桃源了,为什么会这么穷?”

后边气喘吁吁跟上来的赵乡长不乐意了,一把朱明跟不上邓某人的脚步也就算了,自己紧紧跟在后边,什么时候轮到小小的党政办主任说话了?如果不是邓某人在场,赵乡长早就翻脸了。

赵强咳嗽一声道:“这里缺资金呐!乡里2001年区拨预算内人员经费、专项经费、超收分成经费共计6041万元,支出42万元,财政赤字五十余万元。预算外收入共计19万元,支出共计4918万元超支0万元……”

赵乡长开口就是钱,邓华似笑非笑看他一眼:“老赵同志背书本事一流,不累么?累了就上后面歇着去,苏堂接着说,我想听真实的河口乡,想知道基层干部真实的想法,想知道这里还有没有希望!”

这话说的有点重,韩素欣脸色很难看,狠狠瞪一眼赵强:“赵乡长这么辛苦,可以回乡里休息去了,后面的谁累了都可以回乡里去!”

韩副县长算是看明白了,河口乡这帮干部,也就苏堂经常走山路的,其他人还不如联合调查组的成员体质好呢。其实韩素欣更好奇邓副秘书长,这位健步如飞仿佛天天爬山锻炼的样子,看他体格不像是很壮,倒像是货场搬运工的身板,干巴瘦!

回乡里去?开玩笑!谁敢回乡里去?就算脚上的鞋子走废了也要坚持下去,就算脚上磨出泡也要继续走到底,身为乡镇干部却不善于走山路,这已经说明大问题了。

首节上一节926/20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