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之风云再起 第512节

“嘿嘿,可不敢交换,您二位可是我叔呢!”邓某人腆着脸,在二位面前最有效的办法当然是以小卖小,“其实淮阳省大通道计划如果付诸实施,就会发现前途一片光明,到时候不需要您二位张罗,自然有产业转移找上淮阳省。”

梅书记笑容不变,两个人就是要考究一下,邓某人是不是真正的那么妖孽。至少目前看来,没有让二位大佬失望:“你是说淮阳省已经到了实施大通道计划的时?”

“正是如此!”邓公子收起嬉皮笑脸,“淮阳省难得有华夏最团结的党政班子,同时也是华夏最具有活力的党政班子,如果此时不实施大通道计划,等到您二位其一个离开,那时候在想做什么,擎肘都受不了,更不要说做事。”

实际上淮阳省高层已经开始酝酿大通道计划,从邓华提出蓝图到现在,淮阳省的基础建设投资一直在向大通道计划倾斜。也就是说,实际上的大通道计划早就已经开始,只不过各种原因无法全面铺开,只能是小打小闹。

大通道计划无法全面实施,经济上的原因不过是小部分,更多是人为因素。此前的梅旭东不过是代理省长,省委常委班子话语权并不高,那时候的陶新明也不过是纪委书记。

此次小换届,梅旭东不到五十岁上位省委书记,的确是华夏罕见,而陶新明也不过比他年长两岁而已。正当壮年的两个人,加上班子换届后保守势力降到最低点,此时不展开大通道计划,的确浪费资源,恐怕上面也看到这一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沿海沿边经济区和西部内陆的差距一天天在拉大,如果任由差距增加,对社会稳定将会带来极大危。而邓华提出的大通道计划,正是沟通内陆沿海的重要通道,是发展部经济带的绝妙设想。

梅旭东点点头:“算你考核过关,不妨说说,大通道计划能给淮阳省带来什么样的会?”

“大通道计划的范围,恰恰是淮阳省最贫困山区,占据淮阳省一半人口和大半土地面积,发展起来带给淮阳省的好处,数之不尽!”邓某人一点也不觉得剽窃前世国家战略有什么不妥,让大通道计划尽早实施,于国于民好处大大的。

古城县毕竟是邓公子的家乡,那种与生俱来的故土情结,让他无时无刻不在期盼,期盼故乡早一天走上富裕路。当年小邓同志为家乡所做的,拘于卑微的地位,很难给家乡带来本质上的改变。

而大通道计划的一条线,恰恰是在古城县横穿而过,物畅其流对一个地方的影响力没有任何疑问。那里邓某人所有的布局,也都是按照大通道计划实施,比方说民俗大市场!

还有民俗工艺品生产竞赛和民俗工艺品生产专项信贷计划,任谁都无法想象,小邓同志当时已经考虑到十年后,大通道计划实施对家乡的影响。与其临渊羡鱼,不然退而结网!

邓某人在古城县所做的,实际上就是在授人以渔!大通道计划实施前看不出掌握一门艺有什么优势,等到那里成为沿海沿边经济区和西部地区的转站,那些民俗工艺品的价值,才会真正展现出来!

不过直到此时,那些布局还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就像某些人至今没有看出大通道计划的先进性一样。芸芸众生大多数注定只能看得见视线所及,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看得更远的,毕竟是极少数。

即便是高高在上的政治领袖,又有几人可以看见未来?只要有那样逆天的远见卓识,只要坚持本心,注定会成为一世英才或者人间枭雄!

邓某人借助重生优势,已经具备一点优势,问题是有君程,有林家,还有诸多对的存在,邓某人能走多远?陶新明欣慰地点点头:“行,陶叔没看错你,现在所说你回娘家想要什么?尽管开口,有的保证给你,没有的争取让你满意!”

“嘿嘿,先吃饭呗!”邓某人可不敢想一口吃个胖子,两位领导不过是心情好,感情还是要沟通的,“早上喝完粥就来了,肚子都开始闹意见……”

第940章 老陶的心事

坐在角落里,邓某人苦笑:“陶叔,您这不是帮我,是在害我!”

邓某人回到淮阳省可不是来炫耀后台的,和保守落后的兴安省相比,淮阳省算得上开明开放。特别是梅旭东入主省政府以后,大力扶持民营企业,让整个淮阳省的气氛为之一新。

小换届之后,淮阳省更是走上高速发展道路,来这里就是要寻找一些可以投资江滨市的企业。虽然目标主要定为清远市那边,阳庐市也不是没有一点会。如果得瑟的狠了,搞不好会导致大多数人的反感,那才是得不偿失!

“胡说!”老陶一瞪眼,“让他们都认识认识你,有什么可怕的!心底无私天地宽,你小子是不是又惹了什么祸,才会畏首畏尾的?我可告诉你,别对我家陶桃动歪心思,否则老头子饶不了你!”

“咳咳咳咳咳!”邓华被饭粒呛到嗓子眼,半晌才缓过劲,让一个古武高呛到,老陶栽赃嫁祸本事可见一斑,“陶叔,您说的啥话?陶桃姐偶尔在燕京城,多数在港府岭南省,离我八百丈远,您可不能冤枉好人呐!”

似乎自己是有点敏感过头,可是想起家里丫头郁郁寡欢的样子,哪一个当父亲的不着急?陶省长冷哼一声:“少给我装模作样,梅惠儿咋回事?马上要结婚了,你想怎么做?还有兰馨,哼!”

邓公子脸一黯,之所以每一次和梅惠儿在一起,都要唱那首《死了都要爱》,就是因为两个人都知道,有些事注定无法挽回。正因为有了惠儿,邓某人才不敢接受几位美女的暗送秋波,否则说不上闹出多少风言风语。

此刻邓某人的心有点痛:“呃!陶叔您不用说了,我明知道自己对不住惠儿,可是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挽回。至于说馨儿,那不是我的错,我已经很克制!”

大概陶省长最清楚他和兰馨的事情,其还有些牵线搭桥的功劳,如果不是陶新明在兰老面前推荐,老爷子知道邓某人是谁?只不过没想到兰北上变卦,不但违背兰老的意志,还让陶省长很难做。

老陶不忍心继续刺激邓某人:“臭小子,现在知道麻烦,当初搞什么去了?听说你现在老实了,总算长记性,以后千万不要再祸害女孩子,作孽呀!前些天去兰家,馨儿瘦了很多,都是因为你!”

本来还想好好训斥一番,见邓某人一副倒霉样,老陶住嘴。邓华被陶省长弄得一点食欲都没了:“陶叔您是成心的吧?我不过想要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兴安省合作,在那边办一家成药制造公司,您这么紧张干嘛?”

“这么简单?”陶新明一脸警惕,邓公子终于有点胃口了,“就没别的?”

把陶省长面前肉片全部划拉到自己盘子里,才回答:“不简单怎么样?当然了,清远市还欠我一点账,我要去找廖晶书记,让她的收割厂和我联营,生产最先进的家庭用收割。”

食堂里很多人放慢速度,第一次感觉黑面神不是那个人见人怕的纪委书记,而是一位很普通的老人。特别是邓某人在陶省长的盘子里捯饬,让很多人亮瞎了眼,难怪邓某人当初在淮阳省风生水起,原来有大神在后边扶持!

很多干部都如是想,大家认为邓某人年纪轻轻,不可能在大通道计划上有那么高的成就。有了今天的午餐,似乎一切都有了答案,尽管是想当然的答案。

在大家的心目,恐怕大通道蓝图是当时的梅省长和陶书记描画的,却是借邓某人的口宣诸于世,无非是想要一个震撼性效果罢了!有了如此的认知,再看向邓某人的眼神,意味已经全然不同。

“想法不错,”老陶看着邓某人大吃大嚼很开心,就像看着自己的儿子一样,“兴安省农垦遍地,那些农场的农工,很多都有十几垧耕地甚至上百垧,没有现代化的设备,很难让劳动力摆脱土地的束缚。”

毕竟是老前辈,一眼看穿邓某人的想法,让邓某人很是钦佩:“可不是,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场农工获得耕地自主权,却耕种不过来。很多家庭不得不实行轮作,就凭那片世界上最肥沃的黑土地,轮作不是糟蹋人么!”

前世今生的邓公子,都是不识五谷的家伙,只是到了江滨市以后,想要帮助黄书记做事,不得不了解农。兴安省是华夏最大的秋粮产地,每年为国家贡献海量的玉米黄豆,一个农业大省的干部,不对农业知识有所了解,无疑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兴安省作为国家的北大仓,很多农垦区却依旧是老式耕作方式,先前的农业械化随着耕地包产到户而消失。那些大械因为设备陈旧,维护缺少零配件,耗油巨大,普通农工家庭根本用不起。

如今黄强主政兴安省,如果让占全省gdp成以上的农业出现大跨步前进,无疑有着巨大意义。同时对于邓某人来说,高科技工业园开发家用联合收割,符合乔老爷和君市长的定位,也能迅速打开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如果让国家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重新焕发生,你就是大功一件!”陶新明竖起一根大拇指,“生物制药不是问题,我帮你解决,清远市那边恐怕不是那么简单的。廖晶掌控力有限,若非如此,企业改制工作的收获,会是现在的两倍甚至倍,可惜了!”

邓某人撇撇嘴:“陶叔就不要和小侄吹风了,君二公子来淮阳省,恐怕就是要空降清远市吧?”

如果说第一眼见到君二公子的时候还有点疑问,那么随着和两位大佬的交谈,陶省长对廖晶书记的评语,邓某人再想不到什么,未免太迟钝一点。

君家是什么样的家族?君程两兄弟得以火箭式蹿升,无疑是家族强力助推的结果。君家儿郎怎么可能充当别人的跟屁虫?即便是梅旭东也不行,显然,君程来到淮阳省,在梅书记身边不过是短暂的过渡而已。

第941章 私心

老陶完全忘记自己警告邓某人,一脸期待看着他,以往的经验告诉陶省长,面前的年轻人可不是那么单纯。一次次出谋划策,几乎没有一次让老陶失望,有点甚至期待定乾坤的作用。

一点也没觉得被省长问计有什么荣光,邓华把最后一点菜汤喝进去,擦擦嘴点燃一支烟吸上:“我和他也是第二次见面,给我的印象比他哥强很多,很务实很聪明。换做是君程,不可能去场接我,就算是梅书记命令也不行。”

“嗯,不错,看人很准!”陶省长微微点头,“接你的确不是梅书记的意思,是君鸣自己主动去的,细节决定成败!啧啧,君部长的两个儿子,本来想要走不同的道路,估计也是觉得老大不成器,才会让君鸣转业地方。”

难怪自己问的时候,君二公子顾左右而言他,还以为君鸣是被美国人驱逐出境的呢!邓某人不无恶意的想,估计君无药的考量,瞒不过燕京城那些世家,而陶新明却完全可以从兰北上那里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

陶省长完全把邓某人当成至亲晚辈,才会毫不隐晦和他谈,否则小老头绝对会守口如瓶,那是几十年纪委干部养成的习惯,一时半会儿改不来。

想起君家两兄弟,居然可以同时上位实职正厅,邓华叹口气:“底蕴底蕴呐!”

没错,这就是世家的底蕴,任何人都羡慕不来的,君氏兄弟的角色更替,估计也是君市长在江滨市提前进入更年期的原因。任谁被家族放弃,转而扶持自己的兄弟,估计心情都不会好,邓某人算是撞枪口上了。

“不要羡慕别人,”陶省长接过何路清送来的温茶,一大口灌进去,很随意擦擦嘴道,“几十年后,你家的邓馨雨不是一样官二代?走吧,去老头子那里坐坐,回头该干嘛干嘛去!”

很显然,陶新明不想在何路清面前谈,邓华冲何秘书一笑,接过矿泉水瓶一饮而尽:“谢谢何哥!”

“不用客气!”

首节上一节512/20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