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之风云再起 第124节

别看邓华在古城县官场红透半边天,在财神爷面前没有一点摆谱的资格:“李行长客气了,和您这样的财神爷相比,我不过是运气好,这次找您来,想要探索一个互惠互利的途径。”

“互惠互利?”王行长诧异道,“小邓主任的大市场项目马上进入营销阶段,采石场那边已经正式开工运转,劳务输出也已经走上轨道,还有需要钱的事情?”

不愧是搞经济的,人家虽然不在其位,对古城县的一举一动心知肚明:“王行长果然精明过人,我来就是事关大市场项目营销,我希望能和贵行合作,进行按揭销售商铺产权,让古城县的老百姓捞到实惠。”

邓华没有拐弯抹角,那是对王行长智商的侮辱,果然,邓华的话引起王行长的深思:“你是想说,如果单纯展开大市场商铺营销,或者售价超低,或者古城人买不起?为什么不寻求租赁?呃,明白了!”

这位也算得上是官场人,自然想得到租赁意味着什么,邓公子苦笑,果然都是老奸巨猾,不用说就想到问题关键所在:“行长智慧如海,小侄甘拜下风!”

“哈哈,客气了,可不敢当!”这小子刚刚二十出头就已经是实职副科,王行长还真不敢充老大。官场越是年轻越是占优,就凭邓公子如此年纪上位副科级,搞不好十岁以前步入县级领导行列,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

邓华拿出一份策划案:“王叔,您是古城县资历最老,学历最高,眼光最精准的经济强人,还请您帮着品鉴一下!”

“哎呀,小邓主任太客气,太客气呀!”王行长有点见汗,这小子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看来今天要出血了!只是看过邓公子但是策划案,王行长重重一拍桌子,“聪明!好办法!”

邓公子殷勤的为王行长点燃一支烟,这烟可不是普通香烟,是梅惠儿从燕京城邮过来的,省部级领导专供。王行长也算得上是见多识广,烟盒上的国宝和专供字样,登时引起他的注意。

这个年代还不是特供商品到处跑的时候,如果有人胆敢叫卖特供商品,那他一定会死得很惨!什么投倒把,什么违规经营,什么……总之有无数的段,维护特供商品的权威性!

没有人敢于挑战庞大的政治群体,因此这个时代的特供商品也更具有含金量。王行长深深吸一口,和他吸过的那些所谓的名烟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好烟!小邓主任深藏不露哇,这烟可不是有钱买得到的!”

“听说王叔喜欢吸烟,特意让朋友给您邮来一条。”邓公子变戏法一样,从包里掏出一条没有商标的香烟,上面猩红的印章“专供”字样,是那样的刺眼,“王叔叔不要客气,反正也不是钱来的,算不得行贿受贿,权当是土特产好了!”

王行长一咧嘴,这小子是赤裸裸的炫耀,把特供香烟当土特产,见过土豪,没见过这样装逼的土豪!还别说,王行长没别的嗜好,纯粹好这口爱这味儿,只要有好烟,对他这个极品烟民来说,就是最大的享受。

特供烟可不只是烟,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这个时代特供商品才是真正的特供!不说别的,王行长拿着这烟出现在任何场合,都倍有面子,那可是瘾君子之外的享受了!

竖起一根大拇指,王行长赞叹道:“为老百姓办事,走自己的人情,老王活了大半辈子,还真第一次遇见。且不说你的策划案好与坏,就凭你对古城人的一片赤诚,我帮你!”

“谢谢王叔!”邓华大喜过望,“古城县有您这位财神爷,那是古城人民的福气!”

虽然策划案足够完美,条款足够精细,银行完全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可是邓公子还真没想到,王行长会如此爽快,这位可是有名的王小抠,很多时候县长书记的面子都不卖。

也难怪,就凭古城县惨不忍睹的财政状况,任何一个管钱的行长,都会对县长书记畏之如虎!如果不是这位王小抠在管钱,有赵建军那样的极品县长,说不上给古城县造成多大的损失!

第223章 土豪请客

“瞧您说的,”邓公子可不敢在财神爷面前装大,以后仰仗人家的日子多着呢,“您放心,大市场门市房有人民银行的位子,以后采石场的现金和款项,全部从这里走账。”

难怪会爬升这么快,果然知道投桃报李,王行长的笑容愈发亲切:“谢谢小邓主任送给我行的大礼,这样,我们出去吃顿便饭,有些细节上的东西,我们边吃边聊。”

采石场如今被古城人寄予厚望,王行长身为经济达人,自然清楚储量巨亿的石材意味着什么。未来的采石场,意味着海量的现金流,对银行来说,可就是天大的政绩!

在古城县当银行行长,无疑是最辛苦的,这里的官员向来只有一个动作,伸化缘。可是银行方面对此管理极严,尤其是针对百拉不活的古城县财政,更是有着严格的限制条款。

这样的环境下担任银行行长,往年不要说什么政绩,能够捂住自己的钱口袋,已经是高。银行高管双重管辖,古城县的领导最他们也有着管辖权的,一个不慎,不是资金损失就是官帽子不保,这个位子着实不好做,远比火炉还要烧屁股!

“呦,能和王叔一桌吃饭,那是小侄的荣幸!”邓华赶紧站起身,“我听说当初赵县长请您,您都没给面子,今儿一定要让小侄做东,请您这位古城县的财神爷,在县宾馆吃最好的!”

当初几次拒绝赵建军宴请,是王行长的骄傲,尽管冒着丢乌纱的危险,他还是坚持自己的底限。如今看来,已经是最明智的做法,否则就凭那位极品县长,说不上会给穷掉底的古城县弄出来多大一坑!

既然小邓主任请客,王行长也不客气,吃吃喝喝无疑是最能笼络感情的:“那好,先这样,晚上六点,县宾馆我们不见不散!”

“你请王行长吃饭?”王尚春一脸古怪,邓华说请他作陪,当初赵建军被拒,成就王行长不惧权势的美名,可把赵县长损够呛。这小子真能请来王行长?王尚春心里一个大大的问号。

邓华把策划案呈递给县长:“就是这份策划案,王行长已经同意,按揭销售大市场商铺。尤其是那些愿意入股的村、乡,完全可以超低首付,这样就不至于古城人搭台唱戏,门票让外来户赚走。”

王尚春横一眼邓华,混蛋玩意儿是在讽刺自己短视么?老王认真翻看策划案,终于点点头:“邓华,赵建军没有用你,是他的一大损失!这份策划案非常精彩,好好干,不冲黄霏的面子,就凭你这份才华,我看好你!”

邓公子蛋疼,蛋很疼,像是被人踢了一脚,这位哪壶不开提哪壶哇!自己明明是赶鸭子上架,充当他和老同学的备胎,结果还总是挂在嘴上,这不是赤裸裸糟蹋人么!

晚餐很丰盛,经过一下午的准备,这顿饭在古城县绝对称得上奢华,王尚春在交通局日久,这种档次的饭局根本不在话下。王行长不一样,一直处身古城县这种穷乡僻壤,见到如此丰盛的一餐,不禁皱起眉头。

王行长是老派干部,身上更多的是儒家的书卷气,否则也不会一次次拒绝赵建军。在当初那位县长面前敢于直斥其非,更不要说对小邓主任,王行长就要拂袖而去!

卢瑶看出来客人的脸色不对劲,轻声笑道:“王行长尽管落座,这顿饭是小邓主任私人宴请,不会花官方一分钱。”

“哦?”听了这话,连王尚春都有点动容,邓家有钱不假,给官家办事花私人钱,说是清廉也好,故作姿态也罢,都有点另类,“哈哈,难得小邓主任如此大方,王行长,我这个县长还是借你的光啊!”

王行长满眼欣赏:“好,小邓主任行事不拘一格,难得一片赤子之心,王县长有这样的下,一大幸事呀!”

应邀前来的还有郑汉副县长,他以后将是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董市长,少不了和银行打交道。招商办副主任兼后勤股股长邱海也敬陪末座,他将出任劳务输出办公室主任。

桌上别看邓华的级别最低,却始终是话题心,邱海感慨万千,没想到自己期盼已久的扶正,会得益于一年前不起眼的娃娃!不到一年时间,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伍兵走过自己十年的路,要知道他当初可是干部转业。

邱海没有一点羡慕嫉妒恨的意思,十个月过去,邓华所做每一件事都在他的眼看着。从那份《古城县招商引资工作之我见》开始,已经注定他不是池物,想起当初高章还妄想剽窃小邓主任的创意,现在看来是那么的不自量力!

不止一个人怀疑,究竟高章是初生还是邓华,邓公子的每一步似乎都那么的超前,别说在古城县,即便是清远市,大市场项目也好,农民学徒工计划也罢,包括刚刚更名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都成为领先一步的政策。

只有来到古城县,郑汉才知道自己的师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位不只是功夫了得,连政治智慧也是古城县首屈一指的!长时间在章家,郑汉对政治并不是那么一窍不通,这些年看过太多东西。

每年到章家跑关系走后门的干部多了去,除了要项目要官,有几个可以和师父媲美的!古城县一穷二白,甚至是一个吞金黑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师父干出一项项政绩,足以让那些跑部进京的高官汗颜!

邓华给每一位倒上酒,别人拿他当回事,不等于自己有资本装1:“各位领导,这酒是省军区路司令珍藏的陈酿,托黄书记的福,弄到瓶,据说是当年自卫反击战的时候,上级奖励的宝贝。”

第224章 卖萌邓公子

王行长愈发对邓公子感兴,这小子先是拿出特供烟,这里又拿出特供酒,莫非都是来自路司令?其实邓公子心疼着呢,他比在座的所有人都清楚,这瓶茅台酒存放二十年后价值几何!

古城县实在是没有拿得出的好酒,这瓶酒是美女书记为他特意从省城带回来的,情义深重。要不是招待财神爷,邓公子打死也不会舍得拿出来,这哪里是在喝酒,纯粹是在喝液体黄金呢!

的确名不虚传,刚一开瓶,酒香瞬间弥漫整个房间,就连一向不喝酒的卢瑶,也一个劲抽鼻子。酒液倒出来的时候,根本就不像是水酒,更像是炼乳。

看上去稠稠的,在杯子里形成一个鼓包,足见这酒多么的醇厚!所有人都咽下一口口水,没有人感觉丢人,在如此佳酿面前有这样的反应才是正常的。

“卢主任,知道您不喝酒,不过这酒难得,还是来一点品尝品尝。”

邓华为卢瑶面前也倒上一杯,一直以来卢主任不像是上级,更像是大姐,一直默默关心他照顾他,才让他有充裕时间和经历折腾,否则仅凭教委的段海涛,就够他喝一壶的。

小男人是个知道感恩的人,对卢瑶发自内心的尊重。跟在黄玉英身边,卢瑶绝对见多识广,当初在燕京城,茅台酒也不过尔尔,还不足以让她动心。

卢瑶轻笑一声:“还是算了,我酒精过敏,不喝酒刚刚好,喝酒就多!”

几位男士都是好酒量,瓶茅台酒真不宽裕,王尚春笑道:“卢主任没口福,酒可是好东西,迎来送往离不了,很多事要办都要用酒开路,没见酒瓶子都是*造型吗?就是要炸开一条路!”

“哈哈哈!”

首节上一节124/20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