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从05世青赛开始 第293节

  所以对于国米而言,这场比赛真的可以说是打平就能出线。

  但打平就能出线似乎不是什么好话,反倒更像是一种魔咒……

  为了能够提前出线,即便曼奇尼再不情愿,也只能被迫的派出了全主力出战。

  为了这场比赛,他还特地的对国米的阵型和出场名单进行了调整。

  国际米兰开场后排出的阵型是4312,克鲁斯取代克雷斯波首发,林风仍旧位于前腰位置,跟维埃拉两人一前一后,成为了国米中场的双核。

  两人的分工略有不同,林风更加偏向于进攻,主要负责创造机会,利用自己的开阔视野和精准传球,以及必要时候的个人突破,来撕开对手的防线。

  而维埃拉的侧重点主要在控场和防守上,当前面的队友打不开局面,找不到太好的机会时,就把球回传到他的脚下,通过他在后方更加安全的位置调度和分球,来掌控比赛的节奏,同时梳理球队的进攻,继而找到更好的进攻路线。

  从排兵布阵上来说,曼奇尼并不保守,甚至是带着极大的野心来比赛的。

  对于他来说,来都来了,只拿一场平局当然是不划算的,既然派了这么多主力出战,那怎么着也要努力争取拿下比赛。

  这三分要是能成功落袋的话,那最后一轮小组赛,国米去安联球场挑战拜仁的时候,就更有底气了。

  主队这边并不知道客队的心思,这几天受到本地报纸的影响,尤其是国米从机场出来时,球员们被冻的瑟瑟发抖的模样,让他们信心倍增,以为可以借助主场的优势狠狠的教训对方。

  于是,开场之后,莫斯科斯巴达踢的格外激进,连试探环节都省略了,直接对国米的腹地发起了猛攻,在第一轮进攻就试图给对手一个下马威。

  他们似乎觉得,国际米兰被莫斯科的风雪吹的已经丧失了斗志,任由他们宰割!

  反而事实恰恰相反,曼奇尼猜到了对方试图抢开场的意图,并且在赛前就做好了防范。

  主队的进攻刚一打进来,就立刻遭到了国米中后场联手绞杀,球很快就被断下了。

  萨内蒂抢下球后,没有耽搁,迅速把球向前传递给了维埃拉。

  维埃拉同样没有过多带球,转身之后就把球交到了边路菲戈的脚下。

  赛前,俄罗斯的一些媒体针对菲戈34岁的高龄发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场比赛,这位34岁的老将,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虽然老了,但依旧势不可挡!

  菲戈接球后利用自己的盘带扣过了上抢的斯巴达边后卫,看到林风在向自己这边靠过来后,他没有选择下底,而是果断选择带球内切。

  林风看到对方的举动,马上明白了菲戈的意图。

  他迅速的改变自己的跑位方向,向后方拉开身位,让出身前的空当的同时,也在观察前方的传球空间,预判菲戈下一步的跑位方向。

  斯巴达队员的反应也很快,中后卫和后腰迅速的向林风和菲戈两人逼近。

  但此时林风又动了,在菲戈还没把球传过来的时候,他突然开始沿着肋部坚决前插。

  这一举动打乱了对方的防守部署,让主队的中后卫和后腰都有些犹豫。

  这个位置应该是边后卫的防守区域,中后卫如果跟过去而队友没有补位的话,禁区内的防守就空了,这样很容易给到对手机会。

  但此时他距离林风最近,要是他不去防林风的话,后腰很可能追不上,这会导致对方在接球后能安全的处理球,一旦让对方在无干扰的情况下把球传出去了,造成的威胁只怕会更大。

  于是,在权衡利弊之后,他选择相信队友,自己则跟上林风。

  但看到对方中后卫的选择后,菲戈立刻改变了战术,没有选择把球传给林风,而是带球继续内切,一路杀到了禁区弧顶处。

  禁区内的另外一名中后卫不得不顶了上来,而补位的右边后卫只能继续往内侧回收。

  但如此一来,他身侧的传球空间就出来了。

  菲戈没有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一个贴地直塞,把球塞到了禁区左侧。

  一头金发的托雷斯拍马赶到,在球门近角处顺势一脚推射,皮球从倒地扑救的门将腋下钻了过去,撞进了球网。

  比分变成了1:0!

  国米开场不到一分钟,就取得进球了!

  这一梦幻开局,让几百名随队远征的国米球迷兴奋的手舞足蹈!

  也让主队数万名球迷集体失声!

  比赛才刚刚开始,他们还没有做好准备好好欣赏这场比赛,对手就进球了?

  不是都说这场比赛是我们占据优势,胜算更大吗?

  可为什么率先进球的是对方,而且看对方的这次进球过程,感觉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我们的防守,真的能挡住对手吗?

  他们的信心,从这一刻就开始动摇了!

  球场边,曼奇尼看到托雷斯进球后,只是淡定的跟几个助理教练击掌庆祝,并未表现的多么激动。

  上一场他们就在主场赢了对手三个球,对于莫斯科斯巴达的真实实力,国米这边早有了解,在这样对手的身上取得进球,本身就不是什么特别值得惊讶的事情。

  这个进球只能证明他的这个配置是很成功的,但也仅仅只是体现在进攻端。

  防守端能不能守得住,就要看接下来球员们的表现了!

  开场前几分钟,国米这边表现最积极的球员有两个,一个是受到俄国媒体质疑的菲戈,另外一个则是刚刚取得进球的托雷斯。

  托雷斯的问题是太患得患失,因为锋线上的竞争压力太大,使得他总想着证明自己的实力,所以踢的很急切。

  但这场比赛他早早的取得了进球,没有进球压力的他,比赛态度比起前几场比赛有了很大的进步。

  一是减少了个人不必要的盘带,更多的注重和队友的配合,让国米的进攻体系运转的更加流畅。

  而是不再患得患失,该传球的时候就传球,该自己射门的时候也绝不犹豫。

  如此一来,托雷斯的优势反而被放大了。

  他在左路带球内切后兜射远角的这一招,已经多次威胁到对手的球门了。

  菲戈和托雷斯两人都是喜欢内切,两人一个在左路,一个在右路,将莫斯科斯巴达的防线搅的不得安宁。

  反观林风,他踢的非常沉稳,该带的带,该传的传,乍一看似乎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国米的每一次进攻,都有他的影子,即便是他自己不直接触球,也能靠着出色的跑位帮助队友拉扯出进攻空间。

  而只要队友的进攻受阻,他总能出现在该出现的位置,及时的给与队友接应,甚至就连对手断球后,林风也能第一时间贴上去干扰对方出球,不给对方打快速反击的机会。

  渐渐的,看台上的主队球迷发现问题了:

  对方这个八号阅读比赛的能力很强,几乎每次都能出现在关键位置,一次两次或许是巧合,但这么多次都是如此,那就不能用巧合来形容了。

  “苏卡不列,这家伙是什么来头啊?”

  “好像是个中国人,今年才十八岁来着!”

  “啥?中国人?中国人什么时候踢球这么厉害了!?”

  “骗人的吧,如果中国人真的有这么厉害的话,那为什么俄超这么多球员中,一个中国球员都没有?”

  最近几年,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飙升,以能源出口为主要产业的俄罗斯经济也迎来了腾飞,而从事能源出口的相关寡头们,更是赚的盆满钵满!

  而俄超不少球队的大老板,就是这些有钱的寡头们。

  像切尔西的老板阿布,在投资切尔西之前,就在俄超投入重金,打造了俄超新贵莫斯科中央陆军。

  但俄超的影响力毕竟有限,跟传统的五大联赛相比差了太多。

  所以阿布最后把金元足球的模式,带到了英超,带来了蓝军的崛起。

  而在俄罗斯本土,受寡头们的影响,俄超现在发展的风生水起,手握雄厚资金的寡头,在全世界大肆招兵买马,吸引了很多球员甚至球星前来淘金。

  在这种情况下,俄超到目前为止,连一个中国人都没有,这在俄国人的看来,足以说明中国就是足球荒漠。

  但就这么一个足球荒漠中,突然蹦出来了一个这么厉害的家伙,当然让他们感到很吃惊了。

  主队一上来就被国米的进球打懵了,过了近十分钟之后才终于缓过神来。

  这里是他们的主场,他们怕什么啊?

  于是,主队再次鼓起勇气,在现场球迷的加油助威声中,向国米发起了猛攻。

  不得不说,在这种人造草坪上踢球,莫斯科斯巴达比国米更加适应。

  因为对草坪的质量不熟悉,国米球员的动作多少都有点放不开,而主队方面完全不存在这种顾虑。

  他们常年在这种草坪上踢球,对此早已适应,甚至在发现了对手的顾虑后,紧紧抓住这一弱点,主动寻求跟国米的球员进行激烈的身体对抗。

  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对方阵容中大部分都是身价几百万甚至数千万欧元的球星,而他们这边大部分都是普通球员,球星的数量极少,就算是有,身价也远不及对方。

  既然如此,那就跟对方兑子好了,一个身价几十万欧元的球员,换掉对方一个身价上千万欧元的球星,这种买卖简直血赚!

  再说了,凭借着对场地的熟悉和对天气的适应,他们未必会受伤,而对方就不一定了。

  于是,斯巴达这边全队上下统一了心态,大胆压上进攻,积极主动的寻求身体对抗,打的非常有侵略性。

  虽然因为球员脚下技术不够细腻,缺少具有创造力的传球和细腻的配合,甚至就连进攻战术都出现了多次失误,使得他们的进攻威胁不大。

  但显而易见的是,他们的射门次数明显增多了!

第274章 提前两轮晋级十六强

  受到对方进攻的持续压制,这段时间,萨内蒂、维埃拉等人的精力都放在了防守上,无暇参与进攻。

  甚至就连林风也经常回撤到后腰的位置上,跟维埃拉一起组成双后腰阵型,来拦截对方的进攻。

  这个时候,林风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

  他在防守的时候,能够回防到后腰位置上,加强己方中场的拦截能力,不给对方在中场组织进攻的机会。

  而一旦国米由守转攻,林风可以凭借自身的速度优势,从后场带球进行长途奔袭。

  即便对方有所防备,林风也可以用自己出色的传球技术,给位置更靠前的托雷斯和克鲁斯提供支持。

  有林风的存在,国米今天中场运转的非常成功,没有给到对方太多机会。

  当然这也跟对手实力不强,压制力不够有关。

  如果他们此时对上的不是莫斯科斯巴达,而是巴萨和阿森纳这种擅长地面配合的球队的话,搞不好就防不住了。

  见国际米兰中场的防守强度太高,从中路找不到太好的机会。

  莫斯科斯巴达这边改变了进攻策略,不再试图从中路抢攻,而是将进攻火力转移到两侧的边路,这也是东欧球队常用的打法。

  相较于意大利人而言,纬度更高的斯拉夫人在身高上具有优势。

  所以他们试图使用传中找禁区内的高中锋这种办法来威胁国米的球门。

  想法很好,但国米后防线上的这两名后卫可谓是久经考验的,联赛、欧冠甚至世界杯的比赛,什么场面他们没见过?

  国米的两个中后卫马特拉齐和科尔多巴今天的表现都非常出色,今天双中卫表现都非常出色,尤其是在控制高空球方面很有成效。

  尽管斯巴达的前锋帕夫柳琴科身材很高,但是也很难争到头球。

  本来他看到科尔多巴身材不高,想着欺负一下这个软柿子,但没想到这家伙居然是个弹簧人,弹跳能力惊人。

  而且国米对于高球的防守也很有章法,只要往禁区内送高球,马特拉齐和科尔多巴就会立刻一前一后的包夹帕夫柳琴科。

  他们一个在身后卡住位置,让对方无法移动,另外一个利用出色的弹跳能力和灵活的身法,抢在对方之前起跳将球解围出去。

  帕夫柳琴科被防的没脾气,队友十次传中,至少有八次他都碰不到球。

  即便偶尔接到了队友的传球,在对方这么针对的防守之下,他也很难完成高质量的射门。

  于是,反应在球场上,就是斯巴达这边的进攻雷声大,雨点小。

  光看到他们哐哐射门,但就是没见到进球,甚至连那种极具威胁的射门的次数都很少。

  虽然场面上看起来非常热闹,但懂行的人却都知道,他们的进攻陷入了困境了。

首节上一节293/3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