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从05世青赛开始 第231节

  对方的快速推进和连续传递,不仅速度快,而且非常精准。

  要是中国队接下来的比赛还能打出这种配合的话,那己方的球门只怕就危险了。

  想到这里,他立刻拉过场边一名厄瓜多尔球员,对他交代一番,让他上去传达自己的指令。

  进攻没能打成功,林风第一时间招呼队友赶紧回防。

  然而在他们后撤的过程中,

  厄瓜多尔门将的超远程大脚就已经开出来了!

  这个大脚的射程有点离谱,林风用肉眼估算感觉这一脚踢了至少75米。

  直接从对方禁区,踢到了己方禁区前沿。

  显然,对方是想利用中国队的阵型压出来的机会,抓紧时间打反击。

  但该说不说,这大脚太远了,国足的后卫很轻易就卡住了位置,把球拿了下来。

  但对方也不含糊,没有拿到球便立刻在前场进行就地反抢。

  厄瓜多尔的逼抢是真的凶,在对方的疯狂逼抢下,徐云龙的回传力量太轻,险些被快速插上的特诺里奥逮住机会,幸亏门将李雷雷及时出击将球拿到。

  李雷雷拿球后本不想开大脚,但考虑到对方在禁区附近的人太多,他最终还是选择了一个大脚把球开出去。

  韩鹏顶在最前面,预判了落点后奋力起跳。

  虽然还是抢到了落点,但苦于周围没有队友支持,他抢到的落点控制不下来,球权再度落入了对手的脚下。

  第20分钟,瓦伦西亚选择沿着左路切入,在门前30米处直接小角度射门却飞向角旗区。

  第22分钟,德尔加多开出任意球,特诺里奥后点接应时手球。

  对手再度打出连续进攻,国足的防守压力变得越来越大。

  第23分钟,德拉克鲁斯右侧掷入边线球,德尔加多前点头球蹭到门前,特诺里奥在门前7米处甩头顶进远角,厄瓜多尔1比0领先。

  国足的大门终究还是没能扛过上半场,而且破门的,正是厄瓜多尔队内的头号射手特诺里奥。

  看到对手进球了,国足的球员们脸上都有些沮丧。

  踢了20多分钟,他们已经非常直观的感受到了自己和世界杯正赛球队的差距了。

  以国足跟日韩等球队交手的经验,他们甚至觉得,如果厄瓜多尔放在亚洲的话,那么没有任何一支亚洲球队是他们的对手。

  就他们这身体、这冲击力,没有亚洲球队扛得住。

  但这不能成为国足给自己失败找的借口!

  如果连实力最弱的厄瓜多尔都赢不了,那后面三个怎么踢?

  比赛还没结束,留给国足的时间还有很多!

第215章 中国队‘世界杯’首球!

  “其实倒不是说厄瓜多尔真的多么强大,要论绝对实力的话,他们肯定比不过四年前的巴西队,可当初我们面对巴西队的时候,上半场不也一样踢的有来有回吗?”

  央视的演播厅内,两位解说员一边回顾刚才那粒丢球,一边开导因为对手早早领先而失望的国足球迷。

  虽然只是一场友谊赛,但这场比赛吸引到的球迷人数着实不小。

  尤其是当球迷们知道,厄瓜多尔很可能是接下来四个对手中,国足唯一有可能战胜的球队时,他们就都非常期待国足能在厄瓜多尔身上拿到开门红。

  此时事与愿违,失望的情绪自然难以避免的影响到了大家。

  “是的,主要还是对待比赛的态度和球队的胜负欲!”

  黄健翔见张璐开启了这个话题,也便接了过去继续说道:

  “厄瓜多尔是真的在以踢世界杯的心态来对待这场比赛,但我们却似乎仍旧把它当成一场友谊赛,说实话,仅仅是在对待比赛的态度上,我们不如厄瓜多尔!”

  足坛内有一个很经典的问题:

  欧冠决赛是不是比世界杯决赛的水平高?

  答案其实是否定的!

  因为世界杯的激烈程度,不在于阵容,不在于打法,而在于高强度、快节奏、强对抗。

  职业球员代表俱乐部出战时,是在给俱乐部打工。

  这种情况下,自然是拿多少钱,出多少力气。

  顶多遇到涉及到冠军争夺战的时候,为自己的个人荣誉或者以后能获得更好的前途,稍微拼一把。

  当然你可以相信职业球员的职业道德,他们不会拿钱不出力。

  但指望他们多拼命,那是想多了。

  具体情况参考当代摸鱼打工人!

  所以看起来欧冠拼的很凶,踢得又激烈又精彩。

  但这真的是场上这些球员的极限了吗?

  未必!

  怎么才能让这些球员被逼出自己的极限呢?

  答案很简单,让他们去踢世界杯就行了!

  世界杯三个字仿佛有某种魔力一般,让无数球员,哪怕是足坛最顶尖的球员都对其趋之若鹜。

  为了能踢世界杯,一些球员轻伤不下火线,带伤也要上阵,上不了甚至强行打封闭,不惜毁掉自己的职业生涯也要踢,完全没有理智可言。

  还有一些球员,平日在俱乐部的时候养精蓄锐,表现的神一场鬼一场,但一旦到了世界杯的舞台,就立刻变得精神焕发,踢的那叫一个神鬼难挡。

  典型的例子就是06年世界杯的齐达内,05-06赛季齐达内在皇马的表现已经非常不稳定了,但这个夏天他在法国国家队的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

  要是齐达内在皇马每场都有世界杯这表现,皇马这赛季的战绩不会这么惨!

  其实赛场上厄瓜多尔的球员已经拿出了应对世界杯的态度,是真的在把这场比赛当世界杯踢,可中国队却仿佛还没有进入状态。

  双方对比赛的投入有很大的差距,中国队的实力本就不如对方,再加上遇到对方如此认真、积极进取的态度,自然就被打的有些招架不住了。

  但只要中国队能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尽早的进入到世界杯的状态中,就未必没机会跟对方对抗。

  “都打起精神,集中注意力!”

  “跑起来,不要走路,跟上对方的节奏!”

  “中场压上去,不要让对方有空间带球!”

  朱广沪这段时间一直在场边冲场上的球员喊话,他虽然没有想那么多,但他却很明显的看出来双方球员的速率或者说比赛节奏存在差异。

  对方踢的节奏更快,无论是就地反抢,还是得球后的反击、快攻,都打的很有章法。

  而国足这边则稍显凌乱,球员们踢的明显不那么严谨。

  这是让国足一直处于被动的主要原因,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尽可能让配合变得更加紧凑,减少失误,避免给到对手机会。

  而通过喊话的方式,让球员们主动提速,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办法。

  但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更直接的办法,那就是让队内负责掌控比赛节奏的节拍器主动提速就行了!

  而这件事情,不用朱广沪喊话,林风已经在做了!

  比赛重新开始后,国足的节奏也在悄然加快。

  比分落后带来的压力,以及对方快节奏踢法给国足被动带来的提升,都逼迫着国足不得不踢的更快一点。

  第34分钟,双方在中场展开激烈拼抢。

  球权在历经丢失、被抢回来、又丢了,又被抢回来等数个来回后,最终还是重新回到了国足的脚下。

  连续的反抢和丢球,打乱了双方的节奏,更是将附近球员都吸引了过来。

  因此当球权重新回到中国队的脚下时,林风立刻发现了前场的机会。

  他避开中路,沿着肋部地区往边路带了几步,随即横向摆脱,一个长传大范围转移到另外一侧。

  这球转移的非常漂亮,受到林风刚才往边路带的影响,对方的阵型整体上是更加靠近右侧的,另外一侧稍显空虚。

  这意味着,从弱侧进攻的中国球员将有大片空间可以利用。

  队友没有辜负林风的期望,徐云龙高速下底,接到了林风的传球后,加速趟了几步,稍微跟防守球员拉开一点身位后,果断起脚,把球传入禁区。

  韩鹏胸部停球,把球卸下,但他还来不及射门,球就被对方后卫抢先一步破坏。

  看台上再度响起了国足球迷的惋惜声,这球打的其实已经很不错了,但对方的反应速度也实在是快的出奇。

  如果这是国内联赛的话,就刚才林风这一脚出其不意的大范围转移,绝大多数球队都会被打懵。

  但厄瓜多尔却还是凭借着球员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以及快速的临场反应能力,在最后时刻化解了国足的进攻。

  但好在对手的解围给了国足一个角球,国足的进攻回合仍未结束。

  看到国足获得角球,所有中国球迷心中都忍不住期待了起来。

  作为经常看林风踢球的球迷,他们可太清楚这小子在定位球战术上的想象力了。

  要是林风把国米的那些定位球战术也带到国家队来的话,那就有好戏看了!

  只是,国家队集训的时间太短,这么短的时间,真的有机会演练他的定位球战术吗?

  想到这里,球迷们既期待,又有些忐忑。

  林风果然来到了角球区,他后退几步,伸出右手,打了一个手势。

  单单只是看到这个手势,现场和电视机前的不少观众都觉得稳了。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是有这种神奇的魔力。

  而场上的国足球员在看到林风的手势后,也立刻开始了他们的拉扯。

  掩护的掩护、跑位的跑位、拉扯的拉扯、挡拆的挡拆。

  一瞬间,禁区内全乱了。

  对手显然也没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国足刚才的定位球本来是静态的,他们只需要做好静态防守就行了,但现在却变成动态的了。

  要盯上每一个都在移动的目标,这难度属实有点太大了,根本处理不了啊!

  于是,情急之中,他们选择盯防威胁最大的几个目标,韩鹏因为空霸的属性,遭到了对方的重点关照。

  但当林风的球开出来之后,厄瓜多尔的人傻眼了,这球压根就不是找韩鹏的,而是奔着身高只有一米八的李金羽去了!

  李金羽从斜刺里杀出,冲到门前时,球刚好好旋到了他的头顶,他都不需要怎么发力,只需要改变球的偏转方向,借力打力,就轻松将球顶进了球门。

  门将对这球毫无办法,因为他也没想到最后完成破门的会是李金羽!

  比分变成了1:1,国足在上半场第36分钟扳平了比分。

  中国队破门的瞬间,蒂沃利体育场响起激动的欢呼声和掌声。

  虽说这场比赛在德国和欧洲这边的关注度比较低,但还是吸引到了不少在欧洲工作、学习的海外华人华侨前来观看。

  再加上一些专程随队远征的铁杆球迷,来到现场的中国球迷的人数差不多有4000多人。

  虽然还不足以填满整个球场,但坐满一部分看台还是没问题的。

  在空荡的球场上,四千多人制造出来的声势还是相当响亮的。

首节上一节231/3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