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曼奇尼心中是非常希望球员们能抓住机会,在体能下降之前再多进几球,扩大他们的领先优势的。
当然,这种事情可遇不可求,AC米兰的后防线也不是纸糊的,安切洛蒂对于国米的反击肯定也早有准备,想要轻易的靠反击战术进球,不会那么容易。
15分钟的中场休息时间很快结束,双方球员回到球场,交换完场地后比赛继续。
下半场的比赛开始后,双方的主教练都没有在教练席上坐着,而是不约而同的选择站在场边,紧紧的盯着球场上的一切。
安切洛蒂在中场休息的时候显然调整了AC米兰的进攻战术,曼奇尼很快便注意到,对方球员增加了利用肋部空间穿插和渗透的尝试。
对于任何球队而言,肋部都是他们防守最薄弱的环节。
虽然从位置上说,中路最靠近球门,对手从中路的进攻理论上是对球门威胁最大的。
但实际比赛中,防守方在中路会堆积大量的兵力,导致中路人员过于密集,进攻球员很难找到进攻空间,甚至还有可能因此丢球被对方打反击。
很早之前,就有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两翼齐飞的战术被开发了出来。
既然中路打不透,那就利用两侧边路的机会下底传中,绕开中路正面防线,从空间更大的边路进攻不就行了吗?
但实际上,从边路的进攻也不太行。
如果进攻方转移到一侧的边路,则防守方也会相应的向一侧收紧阵型,利用紧密的阵型覆盖一侧空间,使得进攻方很难直接突或者把球传到禁区内。
同时整体防守阵型会持续向边路持球者施压,压缩对手的拿球空间,把边路变成了另外一个中路。
既然中路不行,边路也不行,那进攻方怎么办?
这个时候,肋部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
当进攻方从肋部展开进攻时,选择余地很大,既可以走中路,也可以走边路。
而防守方的阵型会相对比较被动,如果屯兵于中路,则边路的空当暴露出来,对方会转而从边路发起进攻。
反之,如果防守方加强边路防守,那中路的空当也会随之暴露出来。
就好比此时国米所遭遇的困境,对手在肋部地区持球,国米的球员有些不知所措。
本来收缩的阵型不得不压出去,压迫对方持球的球员。
但这样做的后果是己方的后场防守空间变得更大了,阵型不够紧凑,给了对方渗透和利用的空间。
下半场第51分钟,卡卡在右侧肋部带球,AC米兰的边后卫也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向着底线方向冲去。
国米的边后卫受到干扰,被卡卡逮到机会,迅速的带球杀向中路,与此同时,弧顶和禁区内的两名AC米兰球员也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做出了向右侧移动的举动。
国米的后腰和中后卫也受到干扰,短暂的出现了思想不统一,导致在弧顶处出现了空当。
如果是面对一支普通球队或者是一名普通球员的话,这样的空当或许不致命,因为对方未必能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机会。
但国米遇到的是AC米兰,而带球的是上帝之子卡卡!
他在带球内切的时候就已经调整好了步点,在空当出现的瞬间就果断的起脚完成了射门。
这球打的非常突然,而且质量极高,无论是球速、角度都无可挑剔。
塞萨尔这赛季虽然上演了无数次神扑,被国米球迷誉为塞圣。
但面对这样的射门,他也无能为力。
足球坠入了球网,比分变成了1:1!
下半场开场仅6分钟,AC米兰就由卡卡的一脚远射扳平了比分。
圣西罗球场陷入一片狂欢之中,进球的上帝之子双手指天,庆祝进球。
而国米这边,所有人都愣住了。
队员们面面相觑,对手的这种进攻方式出乎了他们的意料,以至于他们现在都还没反应过来,球就丢了!
“干的漂亮!”
安切洛蒂攥紧了拳头,开心的像是个孩子一样。
而曼奇尼则眉头紧皱,放在裤兜里的手已经开始忍不住颤抖起来了。
对方的这种进攻战术,他居然没想到化解的办法!
安切洛蒂,这就是你为我准备的杀招吗?
曼奇尼苦笑不已:有这种秘密武器,不用来对付巴塞罗那,反而用在我身上,你还真的看起得起我啊!
曼奇尼不甘心就这样认输,他用手抵着下巴,苦思冥想了起来。
球场上,AC米兰并未庆祝太久。
他们想趁着对方还没反应过来之前,抓住机会多进几个球,彻底杀死比赛的悬念。
肋部进攻战术的出现,让主动权重新回到了进攻方的手中,
曼奇尼死死的盯着AC米兰的阵型和球员们的传递、跑位和进攻的配合,思考着破解的方法。
他很快就发现了一些端倪,虽然看起来前场的卡卡很活跃,刚才的那粒进球也是他打进的。
但在对方的这种进攻战术中,真正不可替换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皮尔洛!
AC米兰在这几次的进攻中,都是将阵型铺开,用锋线球员压住国米的后防线。
用两个边后卫和进攻型中场压住国米的中场,而他们的两名后腰只需要面对国米的锋线即可。
好巧不巧的是,国米这场是单前锋,对AC米兰的后腰几乎没有多少压迫力。
这种情况下,皮尔洛拿球几乎没有危险,可以从容不迫的观察场上双方球员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机会,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精准长传发起进攻。
不行,不能让这家伙这么舒服的拿球!
曼奇尼趁着一次死球的机会,招手喊过来一名靠的最近的球员,对他叮嘱一番,让他去场上传达自己的最新指令。
很快,传话的球员就把曼奇尼的指令传递到了全队。
当比赛重新开始的时候,安切洛蒂发现,自己的老友也出招了。
他顿时打起了精神,聚精会神的观察着国米的调整,想要看看曼奇尼是怎么破招的!
肋部进攻战术是2010年之后才逐渐开始流行开来的,在2006年这个时间节点,思考并且开始尝试这种战术的人并不多。
因此,安切洛蒂的战术还不完善,需要通过实战一点点的调整和改进。
曼奇尼的调整很简单粗暴,既然皮尔洛是对手进攻之中最关键的一环,那就限制皮尔洛的发挥就行了。
比赛重新开始后,双方球迷都注意到,林风的位置提前,来到了锋线上,并且盯上了皮尔洛。
如果坎比亚索在场的话,曼奇尼会安排坎比亚索去盯防皮尔洛。
但可惜坎司令受伤了,现在还在休战,替补的后腰要应对对方前场球员的进攻已经很吃力了。
要是把他们抽走的话,那己方中场的防守会下降很多。
所以只能让林风的位置提前,去限制皮尔洛了。
对于进攻球员而言,防守这种脏活累活,他们其实不愿意去承担的。
很多大牌球星队内地位的体现,就在于他们不需要参加防守。
但拥有这样特权的人并不多,而且都是进攻实力逆天的存在才会享有这种特权,比如说梅西和C罗。
林风现在还没到绝代双骄那种地位,加上意甲本身就推崇防守,如果防守能帮助到球队的话,他并不会拒绝这么做。
林风的防守能力并不算特别强,而皮尔洛虽然看起来像是一副没睡醒的样子,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他要是真的那么容易被限制住的话,就绝对不可能成为顶级的中场大师了!
看到林风冲了上来,皮尔洛护住球,转身回传给身后接应的加图索。
在加图索的掩护之下,他甩开了林风,换了一个位置重新接球。
但正当他准备观察前场的情况,充当AC米兰中场发牌器的时候,林风又追了上来,再次缠住了他。
这小子,怎么这么难缠?
皮尔洛皱起了眉头,骤然提速,带球越过了中线,朝着对方半场杀了过去。
但才跑了没两步,皮尔洛就发现林风已经追了上来,甚至快要反超过他了。
妈的,差点忘了,这小子跟卡卡一样,是个速度很快的家伙!
皮尔洛不敢再带了,迅速把球传给了队友鲁伊科斯塔。
鲁伊科斯塔的处境就没有皮尔洛这么好了,他刚一接球,周围顿时有好几名国米的球员逼了过来,鲁大师也不敢带球,连忙把球回传给了自家的中后卫。
国米成功的限制了AC米兰的这一次进攻!
这下子,换成安切洛蒂皱眉了。
他有些疑惑的看了一眼隔壁的曼奇尼:这小子怎么这么快就看出了自己这套战术的弱点在哪?
第192章 惨烈的米兰德比,米兰双雄两败俱伤!
曼奇尼撇了撇嘴,早在02-03赛季,安切洛蒂就让皮尔洛从前腰更换到后腰的位置,改打组织型后腰了。
皮尔洛是AC米兰中场指挥官这件事,大家又不是第一天才知道。
虽然我暂时还弄不清楚你这套进攻战术的全貌,但限制皮尔洛肯定是没错了。
其实两位主教练都没有想到的一点是,曼奇尼的应对办法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效果,是因为他选对了人。
身为重生者,林风很清楚肋部进攻战术的要害在哪里。
肋部进攻的方式有很多,有从中场发动的,也有从前场发动的。
AC米兰这边显然使用的是组织型后腰从中后场发动的进攻,之所以选择这个位置发起进攻,是因为他们不需要面对难缠的防守型后腰,只需要应付防守能力不强的前锋,而且只在正面有防守压力,不用担心其他方向的威胁。
要是实在不行还可以把球回传给己方的中后卫,极大的降低了丢球的风险。
这种情况下,组织型后腰,尤其是像皮尔洛这种类型的球员的战术作用极大的凸显了出来。
他开阔的视野和精准长传,是帮助球队打开局面的利器。
在球场上,肋部地区的视野是最开阔的,如果任由皮尔洛拿球在这个位置观察并从容传球的话,那国米根本就挡不住对方的进攻。
而应对这种战术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贴身逼抢,让皮尔洛离开这个最佳位置,让他的视线受阻,同时也不给他无压力传球的机会。
当然,这种防守策略也不是万能的。
AC米兰的中场发动机并不只有一个,眼看着皮尔洛被对方盯上了,安切洛蒂迅速调整战术,让加图索来掩护他,并安排鲁伊科斯塔承担一部分的组织工作。
鲁大师位置更深,周围的防守球员更多,他持球的压力远比皮尔洛要大。
但鲁大师踢的很聪明,他会从前场的位置回撤接球,这样既能将防守自己的球员拉出来,进一步的打散对方的阵型。
也能跟传球的队友形成互相接应,虽然他背身拿球的时候看不到身后的情况,但面朝进攻方向的队友却能看到并给他做出提示。
于是,只有身后有安全的空间,四周没有防守球员时,鲁大师才会拿球转身,组织进攻。
要是身后有人的话,他不会拿球,而是一脚回敲,把球还给传球的队友。
这种传递看似毫无意义,但其实因为防守球员的上抢,会导致在他身后出现大片空间。
在鲁伊科斯塔回撤的时候,前场的AC米兰球员会利用这个空间,朝他身后的空位跑。
球场上,双方球员的站位是动态变化的,当进攻方的球员移动时,防守球员往往都会跟着一起移动。
一旦防守方在移动中出现配合不默契,思想不统一,导致整体防线出现漏洞的话,进攻方的机会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