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坎普怎么允许如此立体的进攻方式!
05/06赛季欧冠半决赛,舍普琴科头球破门,普约尔滑倒后顺势滚至他的胯下,向裁判投诉对方推人最终舍普琴科被判进球无效,赛后欧足联裁判委员会经过分析后认定:舍甫琴科对普约尔并没有任何犯规动作,是一次误判。
皮克拼命与高启进行空中对抗。
足球掠过了二人的头顶。
莫拉塔压制住阿尔巴,迎球头槌。
啪!
巴萨的网窝再次被掀起。
1:3!!!
“进球盛宴!”
“弗洛伦齐边路传中,莫拉塔的头球破门!”
“充满激情的夜晚!”
“赛前从未预想过的比分.罗马在诺坎普灌了巴萨三个球?”
直播间。
-
【罗马:敢还手?】
-
【炸炸炸!空中轰炸!】
-
【怎么回事啊?巴萨不是压着罗马打,下半场还渐渐有了起色吗?怎么一下子就反过来了。】
-
【这场比赛,罗马经历了两个阶段:阵地战反击→自主进攻高空压制。】
-
【这种空中轰炸,巴萨怎么防啊!】
-
【搞什么啊?我刚刚脱裤子呢!】
莫拉塔激动地用手拍打额头,一路冲向角旗区,随后把双手交叉在胸前,滑跪庆祝!
罗马球迷欢呼雀跃。
票价太值了。
远征诺坎普,球队攻势如潮!
场边。
罗马教练组激动地抱在一团。
恩里克默默攥紧拳头,语气兴奋:“继续,就这么踢!”
另一侧。
鲁拉一脸茫然,手足无措。
明明要翻盘的怎么会这样。
比赛恢复。
罗马根本不退守,继续高压,展开对攻。
失去了控场能力的“法白布”,被冲得支离破碎。
三中场VS六中场。
不断地绞杀肉搏。
莫拉塔顶在阵型最前端。
高启在两线之间充当战术支点,接球、吃对抗、分球、建立空间。
罗马后防线压力骤减,贝纳蒂亚更多时候参与到了进攻端。
巴萨的中后场,被搅得痛苦不堪。
当拉玛西亚的传控哲学失去了‘控’,所有缺点在力量压制下暴露无遗。
VIP包厢。
克鲁伊夫站起身,拍拍屁股,起身离开。
“要么找到哈维的接班人,要么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放弃中场的战术权重。”
“不然的话,巴萨会渐渐失去竞争力。”
罗伯特连连点头,敷衍道:“是是是。”
怎么可能改革?
巴萨整套体系是由克鲁伊夫于九十年代建立,再经过历代主教练不断优化改造出来的。
西班牙国家队凭借这套体系赢得了2010年的世界杯冠军、2012年的欧洲杯冠军。
球员老了,换掉就行。
比赛第70分钟。
高启在巴萨四十米区域,准备接球。
布斯克茨提前预判,迅速从他的侧后方贴过去。
“两个人的静态对抗很温柔。”
“看看怎么处理。”
高启背身踩停足球。
紧接着身体朝向左侧,准备向左转身。
假倾向。
布斯克茨没有上当,缩短间距的同时,假装朝着同一个方向进行阻挡。
啪。
高启的左脚脚弓把球往反方向一敲,转向右侧。
布斯克茨眼睛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之中。’
一个跳步。
抓住对方半转身的触球空隙,果断出脚。
高启身形猛冲,硬生生将巴萨后腰隔开。
成功转身。
但向前推进的时机被布斯克茨拖延住了。
“身体优势太明显了!”
“哪怕对位博弈无法占据上风,也能用身体解决问题。”
“尤文图斯的博格巴也是这样。”
“以后遇到亚亚图雷那种后腰,这招就不顶用了啊。”
法布雷加斯迅速上前,阻挡高启的推进。
没有用。
高启没有选择推进。
轻轻把球一拨,进行大范围转移。
足球飞向了右边路。
弗洛伦齐没有停球,而是高高抬脚,直接敲给了策应过来的莫拉塔。
二人套边配合,过掉了阿尔巴。
罗马阵型前冲。
巴萨阵型后撤。
局势再次进入了‘空中轰炸’的前奏。
马斯切拉诺、阿尔维斯、阿尔巴三人感到很无力,禁区的空中防守只能依仗皮克。
“弗洛伦齐带球到了底线附近。”
“起脚传中!”
“贝纳蒂亚!”
足球没有飞向人头耸动的禁区。
而是坠向了14区。
高启恰好冲至落点处。
借助冲势,高高跃起!
!
沉闷的触碰声响起。
足球呼啸地轰向巴萨的大门!
皮克站在门线附近,抬脚阻挡.
啪!
足球打在了粉红色的球鞋上折射入网。
1:4!!!
诺坎普,仿佛被掐住了喉咙。
“乌龙球!”
“高启的头球,让皮克帮助罗马攻破了自家的大门!”
“罗马小将,摧毁了诺坎普!”
“会是杀死比赛的进球吗?留给巴萨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啊。”
直播间。
-
【巴萨敢还手?分分钟被打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