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上,罗杰和弗莱舍的目标一致只有罗杰能掌控别人,不能别人掌控罗杰。
掌控自己的命运,这是属于五冠帝王的权利。
“对了罗杰,还有一件事。”
“你说。”
“虽然你没有参加雪梨奥运会,但球迷们渴望在国际赛场上看见你的呼声越来越高了。”
“也许吧,也许会有那么一天的,埃里克。”
北美体育史上最伟大的球队正式诞生,那么罗杰算得上是NBA最伟大的球员了吗?我不知道,但他肯定已经完完全全的超越了麦可.乔丹。《亚特兰大宪兵报》。
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球员能在两支不同的球队创建王朝,而罗杰正在创造这样的伟大。指环王、魔术师、麦可和大鸟们证明了一次又一次守护自己的领地才算得上伟大,而罗杰他试图告诉人们,一个真正的王不一定非得局限于一片领土。他正在一步一步刷新我们对篮球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不可能将在罗杰手中变成现实。《NBA时空》。
难道就没人想过这个问题吗?如果罗杰在国际赛场上和美国队来一场会怎么样?哦,参加雪梨奥运会的梦之队球员们不必惊慌,快换掉你们吓得尿湿的裤子。我只是假设而已,罗杰早就确定了不会参加雪梨奥运会。《纽约时报》。
特德.特纳已经正式将老鹰队出售给了以史蒂夫.贝尔金和布鲁斯.莱文森为首的财团,老鹰自1977年以来的特纳时代正式宣告结束。当然,我们都知道,无论特许经营权如何转变,都不会影响罗杰创造伟业的脚步。
他不会食言,他不会放弃,他不会逃跑。
因为他是奥兰多的真理,是亚特兰大的救世主,是能让一切归零的零号特工。
或者说,他是那个最有资格被称作GOAT的男人。
《体育画报》。
第261章 260:你愿不愿意把保险柜里的钱都掏出来?(求月票!)
如果罗杰打国际比赛会发生什么?这是一个在2000夏天令球迷津津乐道的话题。
幻想源自于无法实现的期待,正是因为2000年的雪梨球迷们无法看到罗杰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所以这个话题才会如此的火爆。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遗憾,自从1992年开始,NBA的顶级巨星们便死死统治著国际篮坛。
是真正意义上的统治,他们不仅仅是赢球,还让所有人看不到一丁点取胜的希望。
在此之前,美国人可以骄傲的说,全世界最好的职业球员都是美国球员们。
但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同,当罗杰在斯台普斯中心举起第五座冠军后,一个美国以外的顶级巨星正统治著NBA。
那么,他能不能在国际赛场上也继续统治美国球员呢?
全世界的球迷都期待著这一集,就像游戏玩家们已经在期待《黑水浒:金莲》。
事实上,罗杰从未彻底关闭为国家队效力的大门,2000年雪梨奥运会备战时,篮协依然来请过罗杰。
这是篮协第二次登门拜访。
但罗杰的要求不变只打奥运会,而且不会准时参与球队合练,罗杰总不可能刚打完季后赛就去训练吧。
所以双方还是没有谈拢,不过考虑到国内需要罗杰在篮球运动上的影响力和推广作用,因此双方即使没能达成合作,也还是留给了彼此最大的体面和尊重。
篮协每年都主动背锅,说球队早就一起合练并且早就上报了最终名单,无法更改。然后本届比赛又是以锻炼年轻球员为目的,所以非常非常遗憾没能带上罗杰。对于罗杰同志强烈想要为国效力的心情感到欣喜,期待罗杰下一次和中国队一起征战国际赛场,争取取得优异成绩。
最后的最后,双方同意口径一致宣称:下次,下次一定!
篮协对请出罗杰还是很有自信的,因为罗杰本身一直有合作意向。再说了,这才是第二次。
请诸葛亮还得三顾茅庐呢。
今年奥运会虽然没有罗杰,但中国队也依然备受瞩目。
王治郅和姚明都已经更成熟,全世界都想看看他们到底算不算得上国际巨星。
罗杰看著报纸,只觉得非常魔幻。
中国篮球是什么时候开始从力争八强,变成连奥运会都参加不了的?
之后,没有再关注奥运会,也没有关注任何和篮球有关的事情。
总冠军游行一结束,罗杰就和吉赛尔.邦辰去了她的故乡,享受南美的热辣阳光和黄金海岸。
以及主场作战后彻底放开自我的热情巴西女郎。
这是罗杰在心态上最摆烂的一次,去他妈的训练,去他妈的变强,他就想这么一直在巴西待到季前训练营开始。
罗杰会出现这种心理也很正常,一个非常可怕的事实:从职业生涯第一年开始到现在,七个赛季,罗杰每年都要比其他人少休息两个月。
七年加起来就是多打14个月比赛。
全NBA估计没有任何球员的赛程比罗杰更密集。
上赛季打完时罗杰就有这种疲惫感,但季后赛失利的挫败感盖过了这股疲惫。
于是他咬著牙愣是又狠狠鞭策了自己一年。
可今年说他什么也得好好放松放松。
至于2000年的NBA选秀,反正老鹰队只有首轮最后一个顺位,所以罗杰也完全不用参与,因为目标只有一个,不需要过多讨论。
00年的选秀质量本身并不高,甚至算得上是最糟糕的选秀之一,日后《体育画报》会把00届选秀称之为“篮球场上的大萧条”。
这届选秀只有三人最后成为了全明星级别的球员,分别是肯杨.马丁、贾马尔.马格洛伊尔和麦可.里德,其中中间那位是又一个被称为“史上最烂全明星”的家伙。
只有三人拿到过个人奖项,特科格鲁在2008年被评为最佳进步球员,迈克.米勒分别在2001年和2006年获得了最佳新秀奖和最佳第六人奖,贾马尔.克劳福德拿过三次最佳第六人奖。
这就是2000年选秀的全部了。
其他名字几乎都不值一提。
而上述那些人中除了麦可.里德外,老鹰谁也选不到。
所以目标就只有一个里德,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备选。
罗杰本以为事情交代下去后就能解决,就像过去一样。
但选秀大会开始前两天,不想被篮球打扰的罗杰还是被打扰了。
他接到了皮特.巴布科克的电话:“我被通知有可能会卸任。”
“他们想用他们自己的人比利.奈特,抱歉罗杰,我很想和你继续共事,但现在我也许得去多伦多猛龙队谋一份差事,我的兄弟罗伯.巴布科克在那里担任总经理,他应该能帮到我。”
“是吗?新老板一上来就要换人?”正躺在沙滩椅上的罗杰摘下墨镜,“但我也想用我的人!皮特,你先待在亚特兰大不要走动,更不要去什么多伦多,等我打几个电话。”
罗杰立刻把电话打到了史蒂夫.比尔金的手机上。
“在亚特兰大期间,皮特因其对社区的积极贡献而受到球迷的广泛认可。佐治亚州曾授予他年度体育人物称号,亚特兰大市长授予他最高公民奖项凤凰奖。他是亚特兰大的一面旗帜,我们不能动他。最重要的是,他是我的人。”
罗杰故意强调了最后一句,那才是真正的重点。
他希望传递一个信号:这支球队里的人,你们不能说换就换。
史蒂夫.比尔金尊重罗杰的意见,并且表示自己压根不知晓此事,否则肯定会提前通知罗杰。
最后他决定召开一个紧急电话会议投票表决此事:“我们肯定会支持你,你大可放心。”
这件事很艹蛋,球队要换总经理,结果一个老板居然不知晓此事。
这比电影里那种在客厅睡著后不知晓妻子在干什么的丈夫更离谱。
这就是股权分配太均匀的后果,每个老板都觉得自己能单独决定某些事情。
不过最终结果是令人满意的,皮特.巴布科克依然是老鹰队总经理,他也成功在选秀大会上摘下了罗杰所需要的麦可.里德。
罗杰不知道具体的投票结果,更不知道过程。
他也不关心。
他只想要最后的结果。
这之后,罗杰便再度沉浸在假期之中,脱离工作。
而这段时间,2000年奥运会在雪梨开幕。
NBA球星们组成的美国男篮一如既往的自信,他们依然觉得自己活在对手会围著他们要签名的年代。
然而现实却狠狠打了他们的脸,事实证明,美国队正在失去以往的统治力。
梦之队的第一战就是面对备受瞩目的中国男篮,因为罗杰的影响,中国男篮获得了非常多的关注。
王治郅和姚明也都被美国媒体盯著。
出人意料的是,中国队开场后打得相当强势。姚明连续给了佩顿两个大帽,然后又盖掉了在北美上空翱翔的UFO。再加上王治郅、张劲松和孙军等人果断的出手并命中三分球,中国队在开场的前六分钟里居然领先美国队!
在中国球迷和美国球迷看来,这都太过不可思议。
不过小小的惊喜过后,就是固定的戏码了。
美国队利用卓越的身体素质全场紧逼,制造失误,刷反击,分差很快被拉开。
中国队没有一个能稳稳控球的人,而没有外线把持,内线优势就像没有轮胎的跑车,根本发挥不出他的性能。
当中国队连运过半场都困难时,姚明再怎么努力要位都无济于事。
虽然美国队还是大胜,可前六分钟依然让人们产生了无限遐想:如果罗杰在呢?
这场比赛只是一个警告,此后美国队尝到了什么叫举步维艰。
对阵立陶宛队,所向披靡的梦之队始终没法拉开比分,最终仅以76比75取胜,对法国队也只赢了12分。
法国那场比赛,人们只记得卡特著名的“死亡之扣”,但《ESPN》却指出:即使是全NBA球员组成的美国男篮也已经失去了在国际篮坛的绝对优势!
在以85比70大胜俄罗斯队之后,美国队在半决赛中又一次遇到立陶宛队。
这是本届奥运会打得最激烈最精彩的比赛,比赛结束前20秒,场上的比分是83平。在这关键时刻,凯文.加内特居然还两罚不中,关键时刻变软的特质被KG从明尼阿波利斯带到了雪梨。
还好,安东尼奥.麦克戴斯完成补篮,这才让美国队以85比83领先。
但立陶宛队还有机会,最后4.6秒他们依然手握球权,球被交到了欧洲之王贾斯科维休斯手中。
梦之队也给足了他重视,派出基德领防这个全欧洲最可怕的杀手。并且在他投篮出手的瞬间,安东尼奥.麦克戴斯还补防干扰。
最终在梦之队两个人的干扰下,贾斯科维休斯的投篮才偏离篮筐。
美国人悬了两个多小时的心这才落回肚子里,全NBA球员组成的美国队险些在2000年丢掉冠军!
决赛中,美国队再次拿下法国,但分差也只有10分,并且过程非常惊险。
10分分差不少了,可和梦一场均赢43分比起来,这支美国队简直是毫无统治力可言。
不过还好,美国队仍然全胜夺金,起码从结果上来看,依然保持了水准。
但如果如果国际赛场上也有个超级巨星和美国队对抗呢?
是不是全NBA阵容的美国人真的会输掉比赛?
夺冠后,美国男篮主帅鲁迪.汤姆贾诺维奇就遇到这个问题。
“给法国队或者立陶宛队一个罗杰的话,美国队是不是就危险了?”
汤姆贾诺维奇认真的想像了一下这种可能,然后他被吓了一跳。
如果给法国队或者立陶宛一个罗杰,美国队不是危险了,美国队是完蛋了。
不,即使是让罗杰去中国队,美国男篮也会打得很辛苦。
人们都说篮球是团队运动,这没错。但在篮球比赛里,一个人的力量已经足以改变局势。
汤姆贾诺维奇只觉得庆幸,庆幸自己能够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