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兵马,往红袄军大阵杀来。
红袄军一连被杀了四个统兵官,又叫李成、于玉麟二人惊动阵势,被梁横领兵一冲,阵势早就乱了。
不出一个时辰,大阵就崩溃,军士往后就退。梁横三人乘势夺了红袄军大寨,俘获人马三千,粮草无数。
第714章 自刎 捡便宜
李成、于玉麟二人领马军又赶了一阵,这才收兵回寨。
梁横一面使人去济阴县报捷,一面以于玉麟为先锋,领兵赶往赖兴所据城池。
赖兴所占据的两座城池,前面的一座叫旺城,后头的一座叫兴城。兄弟二人各守一城。
今日大败,赖兴被吓破了胆,绕过旺城不入,快马加鞭返回兴城,打定主意,舍弃旺城,守好兴城,以图东山再起。
留下三百军士,驱赶旺城百姓,迁往兴城。
梁横这里,略收拾了战场,就衔尾追来。城里百姓出城还不及一半,就叫于玉麟、李成二人的马军杀散了驱赶的军士堵了回去。
张榜安民已毕,留李成领兵三千镇守,梁横、于玉麟二人杀奔兴城。
兴城城头上,赖兴驱城中百姓上城守御。
梁横领兵马绕城一周,观看了地势。
而后召军中朝廷刚送来的一营火炮营营将问道:“高营将,今日我看了,这兴城的护城河只浅浅的一层水,火炮营的火炮可能轰塌其中一段城墙?”
高营将听了,尴尬的说道:“两将军,要轰塌城墙,非【神威无敌大将军炮】不可,营里的火炮是不成的。”
“不过,我见城头上虽有防御,却防备不住【飞天神雷】,小将可以调试火炮,集中轰击一处,清空一段城墙。”
梁横听了,大喜道:“若是如此,等我准备一番,未尝不能攻下兴城。”
当即,叫于玉麟护住火炮营营将高明,勘探地势,测量距离。
梁横这里,催促军士,押解后方的攻城器械前来听用。
三日后,攻城器械送到,云梯、冲车、架桥车、飞楼不说,最叫城头上赖兴脸色难看的是两架掘地道的头车。
看着摆在阵前的攻城器械,赖兴有心开城门偷袭,又怕城下梁国马军。看着在城头上的眺望的赖兴,梁横问高明道:“高营将,你可能将城头上那人打死?”
高明看了一眼,开口道:“统制,我手下这些火炮都是寻常之物,三阶以下的军士中了,当场就能打死。统兵的将军,锤炼皮膜筋骨,身体强壮如铁,气血如汞,能伤他就不错了。”
梁横听了,点了点头。
不再想着能偷袭杀死赖兴。
按照原计划,北门这里自己佯攻,西门却是于玉麟在火炮营掩护下攻城。
为了迷惑赖兴,梁横把大量的器械都放置在北门外,而主攻的西门,仅仅只有十余架云梯。
不过,火炮营所有的火炮、飞天神雷都放在西门于玉麟这里。
北门的鼍鼓率先响了起来,而后,其余三门也相继传来鼓声。喊杀中,两方军士都做好了准备。
梁横驱使俘获的红袄军,当先推着云梯、冲车往城门处杀来。
这些人在刀枪逼迫下,一面哭喊着叫城上人停止攻击,一面往城门接近。赖兴见了,虽然脸色难看,还是下令城头上弓弩齐放。
城头下顿时惨叫连连。
梁山军士卒在红袄军掩护下,推着头车也缓缓靠近城池,然后就见头车不断深入。
攻城大半个时辰,俘虏的红袄军已死伤近五百人,城上的人也在梁山军弓弩下丧生许多人,如今两方早没了怜悯之心。
北门梁横攻城甚急,满城不足五千士卒,其余都是丁壮的赖兴,看出梁横主攻的就是北门,其余三门的士卒抽调过来许多,留少量军士,率领丁壮抵抗。
只听一声震天般声响从西城传来,赖兴脸色大变,急忙令人去探查。
却是高明挨着调试好距离,火炮一齐发射,半数以上的炮子,雷子打在城头上,只一下,城头上就尸横遍野。
城头上的丁壮,何时见过这等惨烈景象,一下子就崩溃的逃下城去。
于玉麟披重甲,头一个登上城头,方铁锤一击,三五个人就被打倒在地。城上有人认出是前几日阵斩三员统制的猛将,无人敢上前。
只一会功夫,梁山军士就登上了城头,把红袄军赶下城去,打开大门,放大军入城。
北门,赖兴焦躁,不等探查的军士返回,就有西城守卫的红袄军军士逃了过来。
不一时,就传来西城城墙被攻下的消息,一时间,梁国军入城的消息传遍【兴城】。许多守城的丁壮听了,抛下刀枪,就往家中跑去。
除了北门,其余三门相继也被打开。
于玉麟领军士向北门杀来,赖兴见腹背受敌,城池被攻破,长叹一声,拔剑自刎而死。
梁横与赖兴世界交战之时,濮州这里情形又有不同。
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红袄军鹿仙】世界和【白莲教李喜喜】世界,这两处世界竟然先打了起来。
鹿仙、李喜喜二人,竟然是仇敌。
濮州兵马统制【屠龙手】孙安奔已分兵,孙安与【双尾狐】范成龙一路,领兵五千对阵鹿仙,【锦豹子】杨林同【座山豹】苟桓、【白花蛇】杨春为一路,对阵李喜喜。
不等出兵,就听探子禀报,李喜喜偷袭了鹿仙辎重队,鹿仙折身回去,在白莲教世界的【喜城】城下打了起来。
再三确认后,孙安合兵一处,也杀来【喜城】城下。
即便见了梁国军杀了过来,鹿仙仍旧死死咬住李喜喜的白莲军不放。似乎知道自己在劫难逃,鹿仙派出心腹,到梁山军投降,条件便是要杀死李喜喜。
对此,孙安当机立断,使【锦豹子】杨林、【座山豹】苟桓二人领一千马军在外围防止红袄军、白莲军逃跑,其余大军一举围了上来。
口中更是大叫:“杀白莲,杀白莲”
李喜喜兵力和红袄军鹿仙相当,如今梁国军一围上来,立刻现出颓势。
孙安领着一千马军,更是一举冲破白莲军军阵。
随后的步军一下子杀入阵中,白莲军军阵一下子就崩溃了。
大军乱杀一阵,李喜喜见不敌,纵马奔逃,阵里正遇着【双尾狐】范成龙,被范成龙一枪从背后搠死。
五千白莲军,除了投降梁国的千余人,其余人尽皆被杀死。鹿仙也按照约定降顺。
孙安不费吹灰之力,连得【喜城】、【鹿城】两座城池。
第715章 安排
博州、濮州、兴仁府三处,平定得十分快速,四座城池,上十万的人口,以及鹿仙投降,带来的一缕龙气。
赵祯虽然仍叫梁王,地盘也不如【南宋赵构】世界,国家却已是实打实的帝国。
接下来,赵祯已不打算入侵【南宋赵构】世界,即便已知道了【南宋赵构】世界的变故。
毕竟,【浮空大陆】的冬天,实在是太冷了。
长时间暴露在野外,冻掉手指、脚趾、耳朵,不是说笑的。
再者,厮杀了大半年,各处也要梳理稳固。
如今,整个梁国,只有一处还在交战,就是北面的关胜统领【神火将】魏定国、【圣水将】单廷、【小霸王】周通、夏侯成,领兵一万。并【拚命三郎】石秀、张宪周、邢政、李凤山统领步军果毅营五千人,与【大理宣仁妙香国】世界厮杀。
正兵虽然只有一万五千人,十一部蛮征调了两万部落兵。
当然,如今这些蛮部,虽然还记得自己是哪个蛮部,因被拆分,又有梁国僧人前来主持法事,叛乱的风险已降低了许多。
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此处山川众多,山中散落的小寨,还不能一一登记造册。
从【南宋赵构】世界俘虏了齐国军士七千余人,赵祯已叫人分批押解北上,打算送入石城州、东川州修路。
这两处地方,没有物资,这些人都不敢乱跑。暑热、蛇虫、瘴气就能要了这些北方汉子的性命。
【神医】安道全,带着翰林医证白彰,以及这些年培养的二十余个蛇酒铃医,也去了石城州、东川州。
这些随身带着毒蛇的铃医,在这里竟然出奇的受欢迎。
许多人都以为这些人是巫的传人。
大量的药材送入军营,这才没有导致军中大量减员。
因大理国曾递过国书,赵祯对大理国也有了些了解。对于大理国高氏家族想要借助梁国,剪除多次叛乱的三十七部蛮一事,赵祯自然不可能遂了高氏的意。
善阐府如今是落蒙部、罗伽部、步雄部、伽宗部、阿宁部、崇盟部所据,这六部兵马强盛,部落兵合计不下七八万人。
赵祯已下令,对于善阐府,不要主动进攻,多带飞天神雷,以防御为主。
大军南下北上,分别攻取最宁府、秀山郡、会川府、建昌府。
当然,对于这些地盘,赵祯并不眼馋。
治理这些地盘,就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精力,才能把占据下来的地盘完全消化。
设立州县,自然少不来官吏管理,若不是征福建路,得了许多文人士子,赵祯都不知道如何治理。
和卞喜一样,鹿仙觐见过赵祯以后,也不愿再做武将。毕竟,武将容易拥兵自重,便是赵祯不介意,鹿仙也不敢。
看着仅仅只是二阶的鹿仙,赵祯点头同意下来。将鹿仙安排去福建路汀州为推官。
李逵救护的文林郎李则安排去了石城州为推官、尉氏令姚邦基留在朝廷为刑部比部员外郎。
出征的将士也按照惯例封赏下去。
要说最混乱的地方,既不是新攻下的红袄军、白莲军四城,也不是占据大理国的石城州、东川州。而是【南宋赵构】世界,新占据的淮南东路通州、泰州、高邮军、楚州、涟水军、海州,京东东路淮阳军,这十七县之地。
各县逃亡的百姓不说,州县官吏也大半不在职。山野湖泊,更是充斥着山贼水匪,豪强乡绅把持乡里。
为此,赵祯从京畿路调集兵马,接管城池,剿灭盗匪,平靖地方。州县官员也多从京畿路地方调任。
首先,淮阳军仍旧划归京畿路,张鸣珂为知军,【赤发鬼】刘唐为兵马统制,【急面鬼】周谨为兵马都监。
抽调了【双鞭】呼延灼为淮南东路兵马总管,兼任楚州兵马统制,【熙河将】韩存保为楚州兵马都监。【扑天雕】李应接任沂州兵马统制。
调【混江龙】李俊带领【巡河营】入驻高邮湖,【分水犀】朱小八、【潜水鲲】于贵、【金鲤鱼】史全三人为副将。李俊兼任高邮军兵马统制。
【锦鳞龙】翟源、【冲波龙】乔正二人领大小战船一百艘,水军将士三千,入驻海州。【锦鳞龙】翟源为兵马统制。
【浪里白条】张顺、严勇,统领大小海船一百艘,水军将士三千入驻通州,张顺为兵马统制。
泰州兵马统制【徐老猿】徐京,兵马都监【摩云金翅】欧鹏。涟水军兵马都监【丑郡马】宣赞。
大军开拔,前去接管州县,卢俊义则率军逐次返回福建路。
借着这次机会,对梁国州府军队做了一次大的调整。调整后,多数州府只有一到三人,随着形势变幻,像济州、兖州、沂州这些内部州府,还要减少兵马数量,甚至于只设一个兵马都监统管。把更多的将士,都抽调去前线,形势不稳的地方。
赵祯预计,到开春前,应该都不会有大的战争发生,毕竟,严寒才是冬季最大的敌人。
今年,梁国的日子就会好过许多,毕竟,梁国如今的迷雾通道已可以大规模交易,采购火灵麦、火棉布就是姬萱这些日子的工作。
再加上梁国灵田中,也大量的种植了赤火豆、火灵麦、火棉、棉花等物,梁国积蓄的这类御寒物资不少。
为了适应寒冷的环境,军器监也大规模的仿制棉甲。
冬日里穿铁甲,实在是让人受不了。
这些棉甲,自然也优先调配到淮南东路、福建路和石城州、东川州军中。
冬日里,棉甲最受将士欢迎,其次才是皮甲、纸甲,最后才是铁甲。至于藤甲,冬日里硬邦邦的,根本就不能穿戴。
立国以来,梁国制度逐渐完善,村塾、乡塾、县学、州学、国子监完备,如今,梁国人才储备也开始向着良性发展起来。
京畿路除了新划归的淮阳军,以及新占据的几座红袄军、白莲军城池,从乡里到州县,都已纳入了朝廷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