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高呼皇上万岁,接下了封号,如果是曾经的吐蕃与西夏皇帝,他们那样的奸雄人物,哪怕死也不会接受这么被侮辱的封号。
但为了以防万一,这两人,从周易回到京城就开始给他们催眠。总算是没白费事,这两人没有出现什么意外,全都接下了封号。
两人完事之后,就开始轮到那些军方大佬了,军功从来都是最容易封爵的,尤其是这样都国战,动不动就灭了一国的军工,基本上参与的军官,都得到了封赏。
尤其是西南大军主帅,西北大军主帅,北方军主帅,凭着灭了吐蕃西夏,占领草原,三人都被封了侯爵。副将也都有不同到爵位赏赐下来。
普通士兵也有很多得到爵位的,不过普通的军士,爵位只是军功爵位,军功爵位共二十级,分别是:一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难度也是递增的,一开始还不算难,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证据是敌人的人头。就是说在战后把敌人的人头砍下来带回军营,作为证据。当然了因为人头实在不好携带,后来干脆用敌人左耳来记录军功。
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甲士”首级,甚至他家里有做囚犯的父母,都可以立即释放。如果是奴隶军,也可以转为平民。杀敌人五个“甲士”可拥有五户人的仆人。打一次胜仗,小官就升一级。
爵位越到后面越难,整个战争期间,士兵获得的最高爵位也就是,十等左庶长,这还是那位士兵拼死拼活的,斩敌几十人,其中有一个还是,敌人的万夫长。这才有了十等左庶长的爵位。想要获得最高的二十等爵位,曾易感觉,除非运气爆棚,弄死了敌人主帅,或者改变了战局,否则光凭杀敌,你就化身万人屠,都不一定拿得下最高到爵位!
第两千五百四十六章
战争是武将的舞台,册封最多的也都是武将,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文管的事了,如果没有文管坐镇后方,制定战略对策,解决军队消耗补给,甚至援军,武将就是再厉害,也不可能获得胜利。
不过文管的获得封赏并不多,主要都是给了,几个总要的大臣,获封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
这些本来都是官名。历代相因,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职权。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无定员,无专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从一品掌以道德辅导太子,而谨护翼之。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并正二品掌奉太子以观三公之道德而教谕焉。
太师太傅等等,虽然都是很高的位置,但相比公爵侯爵等,却无法世系,这也是朝廷限制文管的一种手段。朝廷治理天下凭的还是文官,草堂上也一直是文官占据主导位置。
武将爵位世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文管爵位一旦世系,很可能会形成世家,皇族可是最忌惮文管形成世家的情况。所以文管很难获得真正的爵位,大都是一些不能世系是爵位。
万火景这家伙,一直是女皇的心腹,甚至最早就是兴王的手下,兴王失败之后,也一直暗中保护小公主,后来也是辅佐小公主顺利登机的功臣。这次因为这家伙是兵部侍郎,也直接被封了一个少保的位置。
不关是文官,还是武将,爵位都没有太大的争议,但后面封锦衣卫,曾易他们这些人时,争议就非常大了。
青龙等人坐镇边关这么长时间,国战开始之后,跟着军队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只是封了一个子爵爵位。结果文官立即跳出来反对。
争论再三,只给了一个,勋官十二转第九转护军,视从三品。青龙当年可是锦衣卫指挥使,也是真正的三品大员,结果就给了个这,赫赫战功,最多也就算是个官复原职。
后面曾易才知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人,获得勋官十二转第九转的护军,已经算是不错了,撼天冥日四人,只得到个七转轻车都尉的勋官。
由此也可见文管对于锦衣卫的打压,朝廷之中,其实皇帝与朝廷的矛盾,一直不断,而锦衣卫就是皇帝手中的一把刀,一把来制约朝廷官员的刀。
更重要的是,锦衣卫不受朝廷指挥,只是听命于皇帝。由于锦衣卫由皇帝直接管辖,朝中官员无法与之抗衡,所以锦衣卫可处理牵扯朝廷官员的大案,并直接呈送皇帝。不过,锦衣卫的刑讯范围只针对官员士大夫,一般不会审讯普通百姓。
锦衣卫强势之时,甚至没有任何理由的就会去监视那些朝廷官员的一举一动,这谁能受得了,所以文官集团,只要有机会,绝对不会放过打压锦衣卫的机会。
最倒霉的应该就是曾易了,本来小公主想要给他升一级,封一个公爵。曾易的功劳,封个公爵也是绰绰有余,而且朝中文管集团之中,也有不少类似万火景这样,关系不错的人。
但万万没想到,几个朝廷重臣合起伙来反对。曾易其实对于爵位已经没啥在乎了,只要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还在,就没人敢小视他,爵位高一级低一级没啥影响,曾易跟看中的是,银子的奖赏,哪怕不给爵位,多给些银子也可以!
但可惜,公爵没有,银子更是没有,一群文官吵吵闹闹,最后给了曾易一个勋官十转上护军,视正三品。虽然没有别的啥好处,不过上护军,能多拿一封俸禄曾易也就欣然接受了。
自己的爵位,自己可以不在乎,但是血衣卫的奖赏,曾易必须据以力争了,血衣卫在这场国战之中,跟着曾易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这朝廷要是不给足奖励,日后朝廷也就再也不用想着,在利用玩家力量了。
为了自己的爵位,曾易都没有和那些文官争吵,但为了血衣卫那些家伙的奖赏,曾易和文官集团互喷了快一个时辰,最终定下了还算不错的奖赏,最好的几个家伙,拿到了三等轻车都尉的勋官爵位,最次也有云骑尉和武骑尉这样的爵位。
血衣卫这些家伙到不在乎其他的,一听有爵位,那叫一个兴奋,爵位系统其实开放已经很久了,但获得爵位的玩家寥寥无几,到现在,这东西依然是个稀罕玩意!
六扇门功劳比不上锦衣卫,但受到的奖励却不比锦衣卫差多少。六扇门虽然也是特务机构,但还是属于捕快之中一个特殊的旁支。六扇门通常只接手江湖帮派斗争和久为官府通缉的要犯,同时与各大门派有相当的交情,在朝廷和江湖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权力。但六扇门是朝廷能指挥的,六扇门是隶属朝廷的机构,内阁便可以控制,相对老说,文管集团,对于六扇门的打压就没有那么严重了。
如果对锦衣卫是打压,对六扇门是扶持的话,那对两厂就是明摆着的鄙视了。
东厂监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依据监视得到的情报,对于那些地位较低的政治反对派,不经司法审判,东厂可以直接逮捕、审讯;而对于担任政府高级官员或者有皇室贵族身份的反对派,东厂在得到皇帝的授权后也能够对其执行逮捕、审讯。
也是因为这样,东厂一般也被那些文官称之为阉党。这次国战东厂出力也不小,结果爵位压根就没捞着,文官集团,就像是打了鸡血似的,就是连个最低等的勋官武骑尉都不给两厂一个。
东西两厂那些公公,只是得到了一些银两奖赏,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了。气的东厂都快吃了那些官员了。
第两千五百四十七章
朝廷忙着大阅兵,以及阅兵之后的事情,玩家,尤其是高手,纷纷返回了中原各种到门派之中,新一届的武林大会,已经没剩下多长时间了,那些一只脚已经踏入超一流境界的一流巅峰高手,都想更进一步。
一个个全都回宗门,看看不能有机会突破超一流境界。尤其是那些各大公会的会长副会长,之所以如此急切,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被曾易逼的。
武林大会开赛在即,玩家之中现在已知的超一流高手,除了周易就没有别人了。也许普通玩家还不太确定,超一流高手的实力到底多强,但那些各大公会的一流巅峰高手,差不多都已经见识过超一流高手的实力了,甚至很多人跟着曾易还和超一流高手动过手。
别看一流巅峰高手已经一只脚踏入了超一流境界,但这是天材地宝的区别,那些玩家都知道,如果不能跟进一步,这次的武林大会,他们只能争夺第二名了。
这对这些公会会长来说,这不能容忍的,两届武林大会了,第一届被花前月下拿下,而天香公会也因为那次武林大会,花前月下打出的名气,迎来一波蓬勃的发展,本来十大公会中排名一直靠后的纯女玩家天香公会,一跃成了排名最顶尖的公会。
武林大会冠军的名号,对于公会的宣传作用,简直让人难以想象。
而第二届武林大会,被曾易这个家伙拿下,曾易也因为那次武林大会,名满天下,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除了带着老大三人,让四大贱人出了一波名之外,曾易可以说,完全浪费了武林大会冠军的名气。
曾易不知道,当时私下里,那些公会会长那叫一个捶胸顿足,大骂曾易浪费机会。当时其实有很多散人玩家,都等着曾易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扩张血衣卫呢,如果当初操作都好的话,血衣卫发展到媲美十大公会,也不是不可能。
可谁曾想,曾易等人根本没有那个打算,武林大会冠军除了让他得到一点系统奖励之外,完全的被浪费了。
第三次武林大会了,现在的形式,和前两届武林大会时的形式,已经完全不同了,玩家已经登上了舞台,谁都能看得清楚,接下来npc之间的战争基本不会再发生了,哪怕战争再次爆发,也不会有大规模的行动了,之后更大可能是玩家的战争了,一开始十有八九依然是玩家和npc的战争。
可是随着npc势力收缩,玩家各公会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大,到最后,冲突也是在所难免。这次武林盟主,是各公会冲突发生之前,最后一次大规模纳新了,各大公会摩拳擦掌,都想拿下武林大会冠军,然后宣传一波自己的公会。
名气越大,意味着知道的人越多,加入公会的玩家就越多,只有玩家越多,在未来到冲突中,获胜的概率才会更大。
几乎所有有些名气的玩家,都已经投入到了,寻找突破机缘之中。曾易作为玩家之中已知的唯一超一流高手,很多人都很想和他打问一下超一流高手的情况。
实话说曾易也说不清楚,他突破超一流境界也是机缘巧合。老大等人,也全都返回了宗门。
看着几乎所有玩家全都投入了苦修,曾易也再次开始闭关修炼起来,按照玩家们这劲头,武林大会开始的时候,说不定真的会有人突破超一流。如果能更进一步,突破超一流中期境界的话,曾易卫冕的几率就更大了!
其实突破最简单是办法就是那些天材地宝了,曾易手中还有不少的天才地宝。大部分都是国战期间得到的,国战期间,灭掉吐蕃西夏,占据草原,每一场大战,曾易都亲生经历了。身在第一线,有些好东西曾易自然不会放过,尤其是这些天材地宝,不仅不占地方,而且价值很高还容易出手。
所有在灭掉三国的时候,遇到天材地宝,曾易完全不会放过,不过也有个问题,如果这些天材地宝,全部就这么服用,实在太有些浪费了,想来想去,曾易决定咨询一下亲军都卫府的老道。
老道给他的意见是练成丹药,各种天材地宝,互相配合,炼制成丹药,不仅药效不在那么凶猛,而且基本不会再浪费药力。老道还给出了建议,可以炼制成传说中的昊元丹。
昊元丹非常珍贵,据老道说,是道家一些门派流传下来的丹方,对超一流高手,昊元丹依然非常有效。不过炼制昊元丹却非常困难,需要精细的控制每一份材料,时间等等问题。
曾易自己感觉有些做不到,厚着脸皮去和女皇求了太医院的御医。小公主本来就觉得有些对不住曾易,曾易为他做了那么多,她只是想给周易升一级爵位,结果被那么多朝廷官员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