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被断,西夏几十万大军,陷入绝境,几十万大军每日粮草消耗,堪称海量,如今因为后路被断,只能通过一些远路得到少部分补给,再被西北大军围攻几天之后,西夏大军,开始出现粮草短缺的问题。
西夏朝廷万分着急,不惜调集草原于波斯支援之军队,猛攻边关要塞,想要击破中原西北大军包围圈。
西夏边关要塞,坚固异常,西北大军投入之军队,虽并不算多,但凭着坚固城防,火炮等手段,顽强的顶住了草原与波斯之联军。
联军猛攻几日而不成,西夏被围攻之大军,遂兵分两路,一路舍命拖住,中原西北大军,一路精锐回援,配合联军,前后夹击边关要塞。边关要塞西北守军,岌岌可危。
面对着一状况,西北大军立即对断后的西夏大军展开了总攻,西夏断后大军,面对西北大军,装备处于劣势,人员素质不占优势,士气更是无法和中原大军相比,因为分兵原本唯一的人数优势也荡然无存。
天时地利人和无一不占的,西夏留守大军,自然不是西北大军的对手,苦苦坚持几天之后,防线便被西北大军击破,双方展开了大混战。
另一边,相对占尽优势的西北主力部队,边关要塞的守军,就要困难的多,数倍之敌,前后夹击,随时都有被攻破的危险。此时敌我双方,其实都在抢时间,西北主力如果能在边关要塞陷落之前,剿灭西夏留守大军,那么西夏大军基本也就完了。但如果西夏精锐能先一步,攻破边关要塞,西夏大军,就还有一线机会。
而西夏国内,此时也是战火遍地,本已经以为要完蛋的任得敬,因为西北大军展开反攻,又活了过来,甚至开始下令军队重新夺取夏州盐州。
除了任得敬再次开始出动军队,西夏各地也开始出现,一些野心家,举起反抗暴政的大旗,周易很清楚,这其中有很多其实是锦衣卫支持起来的叛军。
整个西夏已经陷入了混乱,西夏朝廷也已经到了举步维艰到地步,西夏朝廷也非常的清楚,现在唯一的希望,便是攻破边关要塞,撤回西北大军。
为此,西夏朝廷咬着牙,抽调了坐镇王城的超一流高手,带领一品堂一大半的武士,杀到了边关。
锦衣卫得知这一消息,紧急通知了曾易,曾易非常清楚,原本边关要塞的守军已经是非常极限大状态了,要是这批西夏高手在杀到边关要塞,守军是真的守不住了。
如此情况,曾易也顾不上什么任得敬了,直接带领血衣卫和手下中原骑兵,也杀向了西夏边关地区,任得敬得知这一消息,大惊失色,意图挽留曾易以及手下骑兵,但这情况,曾易根本都懒得搭理他。
不到一日,曾易摔军杀到了边关,此时双方的战事,已经乱的谁都有些看不清了,一边是西北主力围攻断后的西夏大军,一边是西夏一路大军和草原波斯联军围攻,被西北军占领的边关要塞,另一边还有曾易率领两万人马,再次对草原与波斯联军形成了围攻之势。
双方打的昏天黑地,几乎所有势力的目光全都投到了这场决定生死的战事之中。
最终,曾易这边先一步打开了形势,先前草原骑兵被消灭了一半主力,曾易摔军赶到边关之后,立即对联军展开了突击,尽管联军拼死抵抗,但在曾易亲自带队,不计伤亡的进攻之下,还是被曾易等人攻破了联军防线,杀到了边关最大的一个要塞。
得到曾易摔军支援,这座最大的边关要塞,终于稳定住了形势,然而还不等曾易等人松一口气,几十里之外的另一座边关要塞,在西夏超一流高手率领一品堂高手的偷袭之下陷落了。
西北守军不可谓不拼命,但面对数倍之地夹击,守军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最终在销毁火炮之后,全军战死。
西夏终于打开了一个缺口,联军立即占领要塞,这一支西夏大军,也立即从这个缺口,开始撤退。
曾易也想过摔军夺回这座边关,但能调动的兵力有限,一旦摔军出击,很可能丢了这座最大的边关要塞,到时候形势会对西北大军更加不利,最终在想了很久之后,放弃了这个计划。
西夏断后的大军,得知已经打开缺口,也想着撤退回去,但放走了一支西夏军队,西北大军怎么可能在放走他们,突围数次都没有成功的西夏留守大军,立即联系已经撤到要塞的西北大军,想要他们出击接应一下。
然而求援信,石沉大海,这个时候西夏留守的这路大军,突然发现,他们好像已经被放弃了!
西夏作出这个决定其实非常难受,那可是大军一小半的力量,但却又不得不这样做,如果不留下足够的军队拖住西北大军主力,西夏整个大军,可都都得被消灭。
彻底将留守大军包围之后,西夏大军再次展开了攻心战术,被人放弃,对于这支军队的士气打击是非常巨大的,大到还剩下十几万大军,却已经没有多少反抗意图了,每日逃兵不断,甚至都开始出现小顾部队跑路投降的情况,最终在西北大军软硬兼施的手段之下,最终这支断后的西夏大军,全部选择了投降。
这支大军投降,对西夏是个重大打击,原本西夏人还想着这支大军能和西北大军拼一下,哪怕打不过,只要拼掉西北军一部分实力,对于西夏都是一大帮助,可是如今,这支部队投降,中原部队几乎没有什么损失,这也就预示着,好不容易夺回的这座边关要塞,很可能守不住了。
不过超过十万西夏大军投降,也算是为西夏争取了一些时间,为避免出现意外,看守这些降军,西北军不得不抽调了大半人马来看守,这也造成,西北军失去了趁机一鼓作气,夺回要塞,攻入西夏的机会。
第两千四百七十三章主动权
曾经信心满满,几十万大军攻入中原的西夏大军,除了战死投降,最终安全撤回西夏的士兵,只剩下二十万。此时的西夏,哪怕算上守卫的王城的禁卫军,以及波斯和草原支援的士兵,最多也就二十五万。
二十五万大军,守护整个西夏,完全不够用,西夏的实力,可谓已经跌落到了最低点,哪怕没有中原的威胁,光是应对国内开始爆发的叛军,西夏都有些捉襟见肘了。
西北大军,虽没能全歼西夏大军,但歼灭其一帮有生力量的消息传回京城,朝廷也是高兴坏了,此战可谓是一战定乾坤,哪怕此时朝廷鸣金收兵,光是现在的损失,西夏没个几十年也休想回复。
然而中原也不可能再西夏喘息的机会了,十万敌军虽牵制了中原西北军,很大一部分力量,不过很快在曾易等人的建议下,便有了解决办法。
古代处理降军,无非就那几种办法,要不直接处死,这个最效率,历史上白起,项羽,等等都干过。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用考虑降兵闹事,也不用考虑他们粮食。但缺点太过残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起码消息传开,其他敌人绝对会和立拼到最后一兵一卒。
还有就是苦役,让降兵来做一些苦力,比如建营寨,挖山,铺路等等。或者屯田,让降兵作为种军田的苦力,这样的的做法,可以有效的利用降军劳动力,但必须配合高效的管理,否则看押这么多降军,也需要很大的力量。
而曾易等人能想到的有效管理,便是连坐制度,将降军分成一个个小队,只要有一人闹事逃跑,整个小队全部处死,让降军互相只见监督,可以节省大量看守力量。新八一中文网首发
还有一个选择,便是作为敢死队用为前队冲锋,退者斩,进攻者有战功可以擢升,效果也很好。
西北大军并没有单单只是选择某一种办法,而是双管齐下,两种方式同时使用,先是抽调了其中一部分人马,编入死字营,剩下的人被西北大军押解回了后方,编入了屯军之中。
死字营之中,不只是西夏这批降军,除了他们,还有中原犯下死罪的一些囚犯,战争开始之后,朝廷下令,给了这些囚犯一个生的机会,只要他们能在战争之中,活下来,战争结束,便可以恢复他们的自由身。
这些囚犯大都是些心狠手辣的杀了犯,甚至很多还是江湖中人,实力相当强悍,西夏几万降军和这些人混编在一起,西北大军,倒也不用在担心,这些人临阵倒戈。
死字营,大都是戴罪立功之人,每每激战,死字营都是身先士卒,所以死字营的伤亡,也是西北大军,伤亡最大的。但死字营也是最勇猛的,这是他们唯一活下去的机会!
在将降军安顿好之后,西北大军,开始正式向西夏进发,西夏三座最重要的边关要塞,目前只有一座还在西夏人手中,而西夏大军最先的目标,就是这座几经易手的边关要塞。
这座边关要塞,其实也没有多少西夏守军了,西夏之前只说我拼了老命拿下这座边关要塞,只是为了打开西夏大军撤退的通道,在西夏大军撤回西夏之后,这座边关要塞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了。前线三座主要要塞,两座在中原手中,守着这座要塞,对西夏来说,没有丝毫帮助。
不到上万守军的要塞怎么可能挡得住西北大军,不过西北大军却把这里,当成了磨合部队火炮攻城的地方,一出手西北大军便利用火炮进行了猛烈的进攻,要塞守军苦不堪言,甚至一度有人建议投降得了。
火炮配合了好一会儿,看着火炮消停下来,要塞守军,也终于开始露头了,可惜他们面对的是身先士卒的死字营,抵抗了不到半天时间,这座要塞,再次落入了中原之手。
至此,西夏边关曾经为了应对中原的三座要塞,全都落入了西北大军手中,西北大军也取得了战争到主动权。
西夏仿佛已经完全放弃了边关,放弃了西南地区,二十万大军撤退之后,便一路返回了西夏王城,开始在西夏王城以及西夏北方城池,作出防守准备。
西夏北方因为西夏大军的回归,很快平定下来,但西南地区完全陷入了混战,任得敬军队趁着西夏无暇顾及他,很快再次占领了夏州和盐州,而其他叛军也分分占领各地城池,西夏朝廷势力基本已经退出了西南地区。
不过没了西夏朝廷势力,西夏西部南部这些野心勃勃的叛军,却没有停下战争到脚步,反而开始互相,为了争夺城池打了起来。
另一边,在占据边关要塞之后,曾易也再一次见到了青龙等人。新81中文网更新最快 电脑端:/
“不错!这次要不是你,咱们西北大军,还真没有那么容易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啊!”青龙看着曾易,面带微笑说道。
“是啊,如果不是尼大人率兵支援,这三座要塞,肯定都已经落入西夏人之手了!”一旁的西北大军主帅,也在一边说道。
“大人客气了,我可不敢居功,这都是西北大军努力的结果!”西北大军,在经历了很久之前的事情,现在的军官上下基本都是女皇的亲信,对于自己人,曾易还是很谦虚的。
“师父,将军,接下来怎么办?是自己杀向西夏王城,还是说下拿下西夏西部和南部地区?”
青龙和西北大军主帅,沉思片刻之后,开口说道:“西夏西部和南部基本都在叛军之手,想要拿下西部和南部地区,到不是什么难事,不过势必也会耽搁一些时间,这样一来西夏对于北方肯定准备的更加充分。我的建议是直接挥军北上,直扑西夏王城!”
西北大军主帅点了点头:“只要拿下西夏王城,消灭西夏统治者,摧毁西夏正统统治,剩下的西北任得敬之流,并不算什么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