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之王 第310节

正是因为实力接近,正是因为状态接近,这场比赛才如此好看;实际的比赛进程也证明了这一点,那种毫厘之间的差距,那种火花四射的对决,渐渐地开始碰撞出紧张到极致的气氛,浩浩荡荡地蔓延开来。

此时此刻,坐在电视机收看比赛的观众,不由都屏住呼吸,手心冒汗,心脏疯狂跳动撞击的声响让人喘不过气来,大量分泌乳酸的肌肉仿佛就要炸裂开来一般;更不要说坐在福特球场现场观看的球迷们,心脏病几乎就要发作了,即使没有心脏病,现在也马上要患病了。

主场球迷和客场球迷都正在疯狂呐喊着,为自己的球队加油助威,但喉咙开始变得灼热起来,嘶吼出来的嗓音就好像在岩浆之中浸泡过一般,汩汩作响、烟雾缭绕,滚烫滚烫的话语几乎就要将每一个球迷融化成为灰烬,可是他们依旧没有停止下来,忘乎所以地喊叫着,榨干身体里的最后一丝能量,尽情地释放出来。

越是紧张,越是嘶吼;越是嘶吼,越是恐慌;越是恐慌,也是激动。于是,整个福特球场就如同火山喷发一般,彻底爆发。

噗通,噗通,噗通。

心脏跳动的声响变得如此清晰,仿佛可以触摸到地球的核心,整个世界都开始震动起来。

在这一刻,无论是主场球迷还是客场球迷,那种紧张的情绪都是相似的,甚至可以看到有些球迷不忍心再继续看下去,紧紧地闭上眼睛,牢牢地用双手捂住脸庞,但嘴里还是在孜孜不倦地加油助威着,又想看又不敢看,自我矛盾的心理宛若人格分裂。

空气,开始沸腾起来。

站在球场之上,陆恪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了那种几乎开始燃烧的紧张感,炙热而滚烫的热浪在皮肤表面肆无忌惮地翻滚着,就连视野之中的空气都开始模糊氤氲起来。下意识地,陆恪捏了捏指尖,汗水有些打滑。

深呼吸,再次深呼吸,将血液之中的兴奋和激动压抑下来,在腰际的汗巾之上擦干指尖,情绪缓缓沉淀下来,大脑全神贯注地投入比赛之中。

心无杂念,他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将所有的杂念都清除出去。

在过去这两节不到的比赛之中,战术的布置和执行都没有问题,主要还是对手防守组奉献了精彩绝伦的发挥,再加上黄旗犯规,还有阴差阳错的意外,一点一点的误差累积起来,于是他们就陷入了迟迟无法得分的怪圈之中。

但对于欠缺比赛经验的陆恪来说,他总是忍不住从战术层面之上思考原因,试图寻找出解决办法。

对此,基普-克莱斯特和克雷格-罗曼都一直劝阻陆恪,试图说明,这是行不通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在橄榄球比赛之中,影响比赛胜负的因素数不胜数,没有必要钻牛角尖,如果战术室和主教练都没有察觉到问题,那么四分卫也不应该想太多——

否则,四分卫头脑思路过于混杂,反而容易影响场上的发挥。

陆恪听是听进去了,但每当安坐下来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开始琢磨,“为什么”,千头万绪不是说控制就能够控制的。

出人意料的是,艾利克斯-史密斯主动坐到了陆恪的身边,没有寒暄和客套,刚才陆恪与教练组商议的时候,作为替补四分卫,艾利克斯和斯科特也都一直在旁听着,所以他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于是,艾利克斯直接开口劝说到。

“四分卫是球队的大脑,无比重要的存在,新秀四分卫可能只是教练的战术执行者,但显然你不仅如此,这意味着,你的风格就将赋予整个进攻组风格。”

虽然如此说来不可思议,不仅因为陆恪还是一名一年级生,而且因为陆恪和球队进攻组仅仅磨合了第六场比赛,时间太过短促,默契还来不及养成;但事实就是,这支年轻气盛的球队,正在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哪怕现在只是雏形,四分卫的风格还是足以影响到进攻组其他队员的状态。

对于教练组来说,他们始终没有办法感同身受;但同样身为四分卫,艾利克斯却深有体会。经过深思熟虑,艾利克斯还是选择来到了陆恪身边,给出自己的意见,至于陆恪是否采纳,这就不是艾利克斯能够控制的了。

“如果四分卫开始产生自我怀疑,在传球过程和战术布置之中,这些怀疑都会体现出来,进攻组也将会产生自我怀疑,整个进攻组自然就无法流畅起来。”

艾利克斯双眼之中充满了诚恳,即使他不是一名顶尖四分卫,职业生涯还从来不曾进入过季后赛;但他绝对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赛场老兵,对于比赛、对于球队也有着自己的解读。陆恪所欠缺的,恰恰是他所拥有的。

“斑比,你必须相信自己,真正地全情投入,只有这样,进攻组才能如臂使指,战术才能得到执行。现在,你冷静下来,认真地想一想,上半场比赛是如何取得达阵的?下半场之后,战术是否出现了错误和偏差?进攻的战术安排和执行是否出现了漏洞?”

第一次地,球队的主力首发四分卫和第一替补四分卫进行了真诚的交谈,在比赛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相同的思考方式,成功地让陆恪渐渐冷静了下来,思路再次开始清晰起来。

今天第一更。

第368章.363 如臂使指

艾利克斯-史密斯没有再继续多说下去,安静地坐在一旁,稍稍挪开了位置,留给陆恪一点自我思考的时间。

对于四分卫来说,独立思考能力是必备技能,他们需要不同的视角为自己打开整个视野,但视野开阔之后,还是必须由自己完成思考。

同样身为四分卫,比赛经验丰富的艾利克斯,准确地踩在了陆恪的思想频率之上,渐渐地让陆恪重新找回了冷静。

下半场的战术执行是没有问题的,旧金山49人依旧延续了上半场的特点和风格,并且推进效果远远没有到糟糕透顶的程度。

所以,单纯地在战术层面之上钻牛角尖,试图以改变来调整进攻节奏,短时间之内是无法得出结果的;更重要的还是全神贯注、聚精会神,通过每一次的阅读防守和比赛解读,重新掌握节奏,再次找到推动比赛的钥匙。

“每一档进攻都是不同的。”

这一句话,从第一天开始学习橄榄球的时候,教练就习惯性地挂在嘴边,然后一路延续到中学、大学,乃至职业联盟,都是如此。

以前,陆恪始终不曾真正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今天,他终于隐隐约约地明白了其中的涵义。

在橄榄球比赛之中,同样的战术同样的队员同样的对手,每一档进攻却需要处理面对不同的因素变动,两支球队在场上一共二十二名球员,在场外还有教练组和战术室作为后备,提供即时支持,一种战术就可能衍生出千变万化。

战术是死的,球员是活的,一支球队的战术体系是相对固定的,具有自己的独有风格。所以,与其在战术层面之上挑毛病,不如专注于每一档进攻之中的机会,即使是最简单最基础的战术,都可能化腐朽为神奇。

说起来无比简单,执行起来却无比困难。

此前五周比赛,陆恪习惯性地拿着战术手册,不断地坐在场边研究;但现在,他必须把战术手册暂时放到一旁,清除所有的胡思乱想,彻底清空自己的大脑,真正地投入比赛之中,把握住场上的风吹草动,朝着胜利进发。

福特球场之中弥漫着紧张到令人窒息的紧绷感,似乎只要一个火星子,就将引爆现场;但是,这种一触即发的感觉,却让陆恪隐隐地开始亢奋起来:越是大场面,越是关键时刻,越是生死关头,陆恪的头脑反而越清晰、越冷静。

再次登场,陆恪和进攻组成员们来到了己方二十五码线上——刚才的回攻成功推进了五码,于是旧金山49人就将在这里开始进攻。

陆恪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纷杂的情绪镇定下来,目不转睛地扫视着站在另一侧的防守球员,那一张张脸孔与脑海之中的战术阵型一一对上号,将比赛之前完成的功课全部唤醒,阅读对方的防守阵型和站位。

三分二十六秒,那种紧迫感在舌尖泛起了淡淡的血腥味,肾上腺素开始爆发开来。

缓缓地,陆恪弯下腰,做好了接球姿势,侧耳倾听着球场之中汹涌沸腾的欢呼呐喊声,伴随着注意力的集中,渐行渐远,最后彻底消失,完完全全地安静下来;然后,陆恪的声音就挣脱了喉咙的束缚,在绿茵场之上炸裂开来:

“进攻!”

站在散弹枪阵型之中,陆恪双手稳稳地抓住橄榄球之后,仅仅只是一个小碎步的调整,微微抬起下巴将眼前的半圆弧线尽收眼底,没有任何犹豫,当机立断抬起右手,没有发力,而是用一个轻抛,橄榄球轻飘飘地滑出一道弧线。

这是一记五码的短抛,瞄准了球场的中央区域,越过了面前的进攻锋线和防守锋线,在线卫群的防守区域快速下坠。

位列右边内侧的弗农-戴维斯和位列左侧的洛根-纽曼,双双朝着内侧横切,短程爆发力十足的六码冲刺,在球场中央一个交叉换位,跑动外侧路线的弗农,扰乱了线卫的防守视线,阻隔了线卫的前冲势头,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洛根完成了接球。

一个拆挡,一个接球,双近端锋战术再次发威。

轻轻跳跃起来,以素手摘星的姿势将橄榄球收入怀中,洛根的跑动脚步并没有停下来,沉肩撞开了迎面扑来的外线卫;同时,克拉布特里和吉恩的双重掩护,阻挡了两名防守球员的回防,为洛根制造了一个狭窄的推进空间。

先是从左往右横向跑动,随后一个急停转身,九十度转弯朝着正前方推进,避开了擒抱之后,朝着左侧的三十度小斜线持续推进,最后洛根足足往前跑动了十三码,这才遭遇了两名球员的夹击,被迫出界,终止了这一次推进。

相似的进攻战术,相似的防守阵型,但这一次,陆恪捕捉到了进攻锋线和线卫列阵之间的小小空档,充分利用双近端锋战术,收获了第一个首攻,为最后时刻的拼搏奠定了基础。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不过,陆恪没有大肆庆祝,对方防守组的状态依旧火热,任何一点掉以轻心都可能葬送局面,所以,陆恪招呼着队友们快速往前推进,来到了己方的三十六码线上,布置战术、完成列阵,然后再次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看向了对面的防守组。

阅读防守,阅读防守,阅读防守。

隐隐地,陆恪捕捉到了些许不同。

首节上一节310/166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