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之王 第196节

穿过人群,陆恪的视线也紧紧地锁定在了道尔顿的身上。之前在新秀训练营时,两个人没有太多的交流,仅仅只是点头之交而已,他们都不是训练营里光芒四射的四分卫,但谁能够想到,现在两个人却分别代表自己的球队展开竞争呢?

一个身影走陆恪眼前走过,打断了他的视线,然后在身边坐了下来。转过头,陆恪就看到了基普-克莱斯特那胖乎乎的憨厚脸庞,不解地投去了视线,“怎么,战术有什么特别安排吗?”

基普脸上洋溢着呵呵的笑容,犹如弥勒佛一般,“不,没有没有。你的表现很出色。老实说,我们不能要求更多了。”

在49人的教练团队之中,基普一直对陆恪另眼相看、青眼有加。部分原因是来自亚当-克莱恩的交情,更多原因则是来自于陆恪的勤奋和努力。

橄榄球赛场之上,天才数不胜数,但事实上,进入NFL之后,天才们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反而是那些第三轮、第四轮选秀出来的中坚球员,能够更加快速的适应联盟比赛的强度和节奏。

原因并不复杂,天之骄子们在NCAA联赛之中往往顺风顺水,遭遇的挫折感不多,似乎只需要凭借着天赋,一切就唾手可得;之后转为职业球员,一点点的困难就可能让他们萎靡不振。更何况,NFL的困难远远不是“一点点”,而是迎头痛击。

休赛期训练营之中,资深球员狠狠地操练新秀球员,甚至恶作剧不断。各支球队都是心知肚明的,却始终没有阻止,除了这是球队传统之外,未尝没有让新秀球员尽快适应职业联赛强度的原因在内。

当然,那些天之骄子们,经历过风雨之后,可以重新成长起来的话,他们的上限自然是不可限量的。比如佩顿-曼宁,比如阿隆-罗杰斯。

陆恪是落选新秀,始终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临危受命之后,取得了两连胜,却依旧不骄不躁,扎扎实实地展开训练,这一份特质,成功赢得了基普的信任。在目前球队的四分卫竞争之中,基普是陆恪坚定不移的支持者。

艾利克斯-史密斯太过沉稳,缺少激情,也缺少胆魄;科林-卡佩尼克太过急躁,有着大学赛场天之骄子们的典型特质;而斯科特-托尔辛,实力终究还是不足。所以,陆恪是完美的吗?当然不是,他的短板依旧十分明显,但陆恪的确是现在旧金山49人的最佳选择。

这是基普的想法。

“斑比,我只是想要告诉你,你的表现非常出色。相信我,你的优势比想象中要更明显,不要太过拼命了。”基普没头没尾地说完,然后就站立起来,挺着一个啤酒肚,施施然地离开了。

坐在原地,陆恪微微愣了愣,一句话衍生出了无数可能,但没有来得及把所有可能都摸索一遍,球员的比赛助理就快步走了过来——说是助理,其实就是球童,负责递毛巾、递水壶、收拾头盔的球童。

“斑比!”陆恪转头看了过去,然后就看到球童脸上灿烂的笑容,“呃,基普让我给你的。”然后递来了一个冰袋,还有一条用来束缚冰袋的松紧带。

所有问题都解释清楚了。

基普察觉到了,陆恪右手的小小问题,对于四分卫教练来说,四分卫的传球动作和习惯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之中,出现问题,他们必然是第一个发现的——至于那些粗心大意没有发现问题的,这样的四分卫教练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被炒鱿鱼的;又或者是四分卫直接受伤。

陆恪哑然失笑,接过了冰袋,“谢谢,托马斯。”

托马斯-罗宾森(Thomas-Robinson)眼角和嘴角的笑容隐藏不住地上扬起来。他也是今年这个赛季刚刚加入球队的,高中毕业没有多久,球队之中,几乎没有人记得他的名字,所有人都只是称呼,“你”,或者,“那个他”。

但现在,陆恪却记得他的名字。

“不用。这是我的工作。”托马斯呵呵地笑了起来,“需要我的帮忙吗?”他主动走了上前,示意了一下,得到了陆恪的许可之后,帮忙把冰袋放在了陆恪的肱二头肌之外,然后用松紧带束缚住,“斑比,我是说,陆恪,刚才的长传,真漂亮。”

“谢谢。你可以称呼我为斑比。这只是一个外号而已。”陆恪微笑地说道,“还有,麻烦把战术手册给我一下,好吗?封面之上标注着四号那一本,对。谢谢。”随后,陆恪就开始翻阅起手中的战术手册来,比赛没有结束之前,一切都不能掉以轻心。

球场之上,辛辛那提猛虎的进攻组和旧金山49人的防守组,展开了刺刀见红的对决,可以看得出来,安迪-道尔顿现在彻底进入了火力全开的模式,带领着球队紧咬比分的决心,比任何时刻都更加恳切。

比赛时间还有五分二十一秒,理论角度来说,时间依旧是足够的,但难度却十分之大。现在,辛辛那提猛虎落后十四分,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快速得分,不管是任意球还是达阵,必须在短时间之内,收获分数,迫近比分差距。

而后,通过防守组,快速将旧金山49人的进攻组三振出局,确保道尔顿可以再次上场,取得绝杀逆转的机会。

不仅仅是得分,而且是快速得分。如果这一波进攻消耗时间太久,即使得分了,比赛时间也没有剩下多少,留给猛虎队的窗口也就将会越来越小了。

这种迫切感,不断督促着猛虎队的进攻组,犹如发条一般,旋紧,再旋紧。

但,欲速则不达。在过去的八档进攻之中,道尔顿的传球错失了位置,一次;接球球员接球脱手,一次;49人防守组拍掉传球,一次。整个进攻磕磕绊绊、跌跌撞撞,不仅没有气势,而且越打越乱。

不是道尔顿表现糟糕,客观来说,如果不是道尔顿稳定军心,先是传出了一记十四码的中传,三档转换成功;而后是逃脱了擒杀,完成六码短传,顽强地带领着球队继续前进,猛虎队现在早就三振出局了。

可即使如此,猛虎队进攻组的阵脚大乱依旧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三档四码的情况下,接球球员黄油手了,接住了橄榄球,却犹如小丑杂耍一般,不断抛接着橄榄球,最后还是没有能够接住。遗憾地宣告猛虎队的进攻戛然而止。

作为球队的大脑,四分卫的作用却是至关重要,但在橄榄球比赛之中,没有四肢、没有躯干,仅仅只有一个大脑,四分卫也依旧无计可施,只能望球兴叹。道尔顿双手插腰,站在球场之上,背影落寞,颇有一些无可奈何。

黄油手,他们的进攻居然以黄油手告终,着实让人无奈。道尔顿可以谴责对手关键时刻犯错,但竞技体育却不是如此简单的——

前提是,旧金山49人在强强对碰之中迸发出了强大声势,突破了辛辛那提猛虎的绝佳防守;结果是压力之下,辛辛那提猛虎的进攻球员在紧张情绪之中,出现了失误。没有人希望看到这样的失误,四分卫是如此,外接手也是如此。

于是,耗时两分零五秒,还没有推过半场,猛虎队的进攻组就宣告下场了。

唯一的喜讯就是,比赛时间还有三分十六秒,如果猛虎队的防守组可以雄起,尽快扼杀旧金山49人的进攻,那么道尔顿就还有完成救赎的机会。正如NBA篮球比赛一样,读秒时刻依旧具备着逆转的可能,橄榄球比赛也是如此。一切皆有可能。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陆恪拆下了手臂上的冰袋,再次带领着球队上场了,准备扼杀比赛!

今天第四更,月票6400的加更!

第233章.230 出人意料

“现在,是时候见证四分卫的另外一项技能了。”在进攻开始之前,柯克进一步向观众做起了解释,“控制比赛时间,控制比赛节奏,还有,将胜利牢牢地掌控在手中。这是一项基础的简单技能,却不是每一位四分卫都能够熟练掌握的。”

比赛即将结束,还有三分十六秒,场上比分是“10:24”,旧金山49人领先,必须两个球权才可能追的上,这也意味着,49人掌握着主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进攻组的任务不是继续达阵,或者继续得分,而是消耗比赛时间。一般来说,球队的教练组会采用大量的跑球战术,每一次跑球都可以消耗六到十秒的时间,而四分卫完全可以将进攻之前的四十秒倒计时全部消耗完毕,在最后时刻开球,然后通过跑球,进一步消耗时间。

来来回回,根本不需要太多的战术,即使是三振出局,他们也可以消耗一百秒左右。

但,如果某一次跑球,跑出了大码数;又或者是某一次突袭传球,完成码数之后,再次拿到了首攻,这就意味着进攻组还可以故技重施,继续消耗时间。

消耗的时间越多,留给对手的窗口就越小。

更重要的是,传球的风险太大,可能被抄截,乃至被回攻;而跑球的风险更小,跑卫集中注意力在保护球之上,不要贪心进行冲球,那么几乎就不可能出现掉球的危险。另外,四分卫直接将橄榄球交给跑卫,这也不存在被突袭擒杀的可能。

简而言之,方方面面来说,这都是最稳妥、也最正确的选择。

除非是出现小概率事件,跑卫掉球了,对手拿到了球权,完成回攻达阵;又或者是四分卫和跑卫配合失误,没有消耗太多时间,干脆利落就三振出局——如此小概率事件,在橄榄球赛场上还真的出现过,而且比想象中还要更多。

所以,正如柯克所说,现在需要见证的就是四分卫的另外一项技能了:比赛控制。不是控制进攻,而是控制整个进攻组的推进节奏,有效地消耗时间。

重新上场之后的陆恪,进攻组完成列阵之后,陆恪没有着急着开球,还是按照习惯,阅读防守。

脑海里不断回想着吉姆刚才的嘱咐,“跑球,跑球,还是跑球。”陆恪所需要完成的工作就是,开球,然后将橄榄球交给跑卫——不是马库斯-林奇,而是肯达尔-亨特,剩下的工作就交给亨特,犹如坦克开路一般,浩浩荡荡地前行,这就可以了。

没有战术可言,也没有技巧可言。吉姆不断地重复着,前后叮嘱了三次,因为他知道,新秀四分卫往往有强烈的表现欲,终究忍不住想要秀一秀,结果却往往会出现失误,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但此时,陆恪却有不同的想法,“教练,猛虎队摆出了强力防跑的阵势,亨特根本跑不出去两码的,甚至可能会损失码数。”

耳机里传来那熟悉的声音,不是吉姆-哈勃的,而是坐在球场上方战术分析室里的布莱恩-汉普顿(Brian-Hampton)。

战术分析室,英文的称呼是“War-Room”,直译过来就是“战争房间”,弥漫着一股硝烟的味道。每一个球场上方都有两个战术分析室,如同更衣室般,分别给主队和客队使用。

这是每一支球队的现场指挥堡垒,数据分析师、球队经理、球员管理经理等等,全部都将齐聚一堂——如果球队老板心情愉快的话,他们也可能离开自己的贵宾包厢,前来战术分析室,鼓舞士气。

首节上一节196/1668下一节尾节目录